第九屆全國滲流力學學術討論會
(第二輪征文通知)
自2006年3月發出會議第一輪通知以來,得到全國各地各相關領域科技人員的積極響應,目前已收到提交的論文或摘要100多篇。為進一步進行更為廣泛的滲流力學學術交流和下一步的審稿需要,特進行會議第二論征文。
請於2006年9月1日前將正式論文(一式兩份,一般篇幅不超過6頁,超過6頁另加版麵費)打印稿寄至:陝西省西安市電子二路18號西安石油大學必威app精装版客服 ,郵編:710065:聯係人:牛霞霞。同時必須通過E-mail直接發送電子版至會務組:jinlin@xsyu.edu.cn (如果蓋者返回可發第2郵件地址)。
(發稿時務必將個人的簡介、單位、地址、郵編、通訊方式、電子信箱地址寫清楚)
主 題:節能、安全與滲流力學
形 式:特邀報告與論文報告相結合,評選優秀論文。
地 點:西安
時 間:2007年5月上旬
主辦單位: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石油學會等
承辦單位:西安石油大學
協辦單位:河海大學
征稿範圍:
1.資源新能源(石油、天然氣、煤層/成氣、地熱、太陽能、核能等)與滲流力學;
2.實驗滲流力學;
3.計算滲流力學(數值模擬);
4.非達西、非牛頓、非等溫、非線性滲流理論;
5.生物滲流力學;
6.環境化工與滲流力學;
7.物理化學滲流力學;
8.岩土與水利滲流力學;
9.分形、分叉、混沌及多尺度滲流理論;
10.多場耦合作用滲流理論。
征文要求:
論文錄取後,將在西安石油大學學報正式發表,有關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的介紹及投稿須知見附件。本次正式論文格式請按投稿須知撰寫。
日期安排:
2006年3月 第一輪征文,論文摘要(500字),截止日期2006年5月31日;
2006年6月 第二輪征文,論文初稿;
2006年9月 專家審稿,作者修改論文;
2006年12月 第三輪通知,告知會議日程安排;
2007年5月 召開會議(會期3~4天)
學術委員會
主 任: 郭尚平(中科院院士)
副主任: 韓大匡(工程院院士) 鮮學福(中國工程院院士)
葛家理(石油大學) 郎兆新(石油大學)
單文文(中科院滲流所)孔祥言(中科大)
張寧生(西安石油大學) 徐輝(河海大學)
李允(西南石油大學) 李思慎(長江水科院)
毛昶熙(南京水科院) 周創兵(武漢大學)
委 員 (按姓氏筆畫排列)
丁留謙(中科院岩土所) 馬遠樂(清華大學)
崔桂香 王恩誌(清華大學) 盧德唐(中國科技大學)
劉先貴(中科院滲流所) 李相方(石油大學(北京))
李曉平(西南石油大學) 劉義坤(大慶石油學院)
程林鬆((石油大學) (北京))嶽湘安(石油大學(北京))朱維耀(北京科技大學)許友生(浙江師大)
胡永樂(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速寶玉 詹美禮 王媛(河海大學)
李希(浙江大學) 梁冰(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袁益讓(山東大學)劉建軍(武漢工業學院)
姚軍 (石油大學(華東))
蒲春生 陳軍斌 何光渝 陳明強 林加恩(西安石油大學)
組織委員會
主 任:蒲春生
副主任:何光渝 趙堅
委 員:林加恩 胥元剛 張榮軍 王勤學 張粉衛 楊玲 柳春林 肖曾利劉煒 樊曉旭 李海林
通訊地址:西安市電子二路18號西安石油大學必威app精装版客服 (710065)
聯係電話: 029-88383067 傳真: 88276166 秘書: 牛霞霞
Email地址:jnlin@xsyu.edu.cn,info@hxan.com(如果前者退回可發第2郵件地址)
西安石油大學
第九屆滲流力學學術討論會 會議籌備組
西安石油大學工程學院 (代章)
2006年6月28日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來稿須知
1.題名 題名應緊扣主題,簡明、確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題名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字符、代號和公式,必要時可加副題名。
2.摘要 一般要求作者提供報道性摘要。內容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最點是結果和結論,要求向讀者提供論文中全部創新的內容和盡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
寫摘要一般用第三人稱,在文中不出現如"本人"、"筆者"、"我們"等術語。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中已成為常識性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做詮釋和評價:不得簡單重複題名中已有的信息。
3.關鍵詞 應選取3~8個能表達論文主題概念的自然語育詞彙作為關鍵詞,盡可能從題名、摘要、層次標題和正文中邊。英文題:&英文摘要雲英文關鍵詞句中義是運名、才商要J關鍵詞對應。題若以百語方主要形式尤其以名詞短語最常見。英文摘要應簡潔、準確。常用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其他時態較少用。語態有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大多數用被動語態。盡:民使用短句。英文關鍵詞一定要準確。
5.中圖分類號 要求作者給出文章的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分類號。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論文的核心部分,分析和解決前言中提出的問題。正文的章和條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一級標題:1,2,3…;級標題:1.1,1.2,1.3,…;2.1,2.2…:
三級題:1.1.1,1.1.2,…:2.2.1,2.2.2,…。正文內容務求客觀、科學、完備,可借用圖表說明問題。所有的物理量皆應符合國家標準
(GB3TOO~3102-3)。
a)圖和表的處理 圖、表都應盡量控製在5幅(個〉以內。全文統一順序編號。圖、表的"標目"中盤和單位采用"物理量/單位"的形式,如速度為"V/(m・s -1)",物理量為斜體,單位為正體。繪圖軟件用Coreldraw9.0,圖中字用7磅,粗線0.3mm細線。0.176mm表格要求用三線表.
b)結論 論是在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基礎上、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創造性、指導性、經驗性的結果描述。它又以自身的條理性、明確性、客觀性反映論文或研究成果的價值,結論應與前言呼應。
7.考文獻著錄 要求參考文獻不少於5條,綜述性論文不少於30條。同時應在文中引用的地方標出序號。按參考文獻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次序在正文後列出參考文獻表。參考文獻表中的作者〈主要責任者〉為1~3位時應全部列出,多於3位時隻寫前3位,後麵加"等"即可;多位作者之間用逗號","隔開。文後參考文獻著錄按以下格式:
①專著
[序號]主要資任者.文獻題名[M].其他責任人(如譯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②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序號]作者,題名[C]//論文集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③期刊中析出的文獻
[序號]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④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題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⑤科技報告
[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⑥專利文獻[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P].山版日期.
⑦技術標準
[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③電子文獻
[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8.作者信息
a)作者署名 署名是擁有著作權的聲明,是表示文責自負的承諾。個人署名應署真實姓名。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用逗號","隔開:不同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並在其工作單位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以便於建立作者與其單位之間的關係。署名作者最好不要超過4位。
英文摘要中要求給出作者的漢語拚音,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拚音采用姓前名後,中間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用大寫,複姓應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符,姓氏與名均不縮寫。
b)作者單位 作者單位必須用單位全稱,要求至少給出兩級單位(如:××大學××學院),單位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多個作者單位之間用";"隔開。通訊地址應盡可能詳細,便於與作者聯係。
英文摘要中要求給出作者單位的英文名稱,要求拚寫準確。..
c)第一作者簡介 要求給出第一作者的以下信息:
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省××市(縣)),職稱,學曆,主要從事的研究方向。
d)創作者聯係方式 請提供作者的電話、電子信箱,以便編輯部與作者聯係方式。
9.基金項目 若是省、部級以上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請在首頁地角處注明基金項目名稱(項目編號)和批準文號,文章將被優先發表。
10.來稿樣式在西安石油大學網站http://www.xsyu.edu.cn網上辦公――期刊網絡辦公――學報(自)
11.聯係方式編輯部通信地址:西安市電子二路18號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郵編710065 電話:029-88382326:電子信箱xbzr@xsyu.edu.cn
附件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簡介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西安石油大學主辦、由陝兩省教育廳主管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是報道西安石油大學廣大師生和研究人員以及其他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的園地。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已被美國《工程索引》(EI〉、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石油文摘》(PA〉等世界著名檢索刊物摘錄: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國石油文摘》核心期刊:加入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成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及中國互連網科技期刊係統(ChinaInfo)入網全文電子版期刊。
從2004年第4期至今,我刊的英文摘要被Ei收錄率為100%。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編製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的數據表明:1998年《西安石油學院學報》的影響因子為0.032,在全國1286種科技期刊中排名為第1173名;2000年該刊的影響因子為0.124,在全國1406種科技期刊中排名第921名:2004年《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的影響因子為0.184,在1608種來源期刊中名列1175位,在西安地區普通高校的學報中名列第一,在6所石油高校學報中名列第三。由此可以看出,《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的影響因子在逐年提高,其在國際國內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榮獲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2000年獲"陝西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2年獲"陝西省科學技術類優秀期刊",2004/2005年獲陝西省科技期刊學術類優秀獎。
自2006年3月發出會議第一輪通知以來,得到全國各地各相關領域科技人員的積極響應,目前已收到提交的論文或摘要100多篇。為進一步進行更為廣泛的滲流力學學術交流和下一步的審稿需要,特進行會議第二論征文。
請於2006年9月1日前將正式論文(一式兩份,一般篇幅不超過6頁,超過6頁另加版麵費)打印稿寄至:陝西省西安市電子二路18號西安石油大學必威app精装版客服 ,郵編:710065:聯係人:牛霞霞。同時必須通過E-mail直接發送電子版至會務組:jinlin@xsyu.edu.cn (如果蓋者返回可發第2郵件地址)。
(發稿時務必將個人的簡介、單位、地址、郵編、通訊方式、電子信箱地址寫清楚)
主 題:節能、安全與滲流力學
形 式:特邀報告與論文報告相結合,評選優秀論文。
地 點:西安
時 間:2007年5月上旬
主辦單位: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石油學會等
承辦單位:西安石油大學
協辦單位:河海大學
征稿範圍:
1.資源新能源(石油、天然氣、煤層/成氣、地熱、太陽能、核能等)與滲流力學;
2.實驗滲流力學;
3.計算滲流力學(數值模擬);
4.非達西、非牛頓、非等溫、非線性滲流理論;
5.生物滲流力學;
6.環境化工與滲流力學;
7.物理化學滲流力學;
8.岩土與水利滲流力學;
9.分形、分叉、混沌及多尺度滲流理論;
10.多場耦合作用滲流理論。
征文要求:
論文錄取後,將在西安石油大學學報正式發表,有關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的介紹及投稿須知見附件。本次正式論文格式請按投稿須知撰寫。
日期安排:
2006年3月 第一輪征文,論文摘要(500字),截止日期2006年5月31日;
2006年6月 第二輪征文,論文初稿;
2006年9月 專家審稿,作者修改論文;
2006年12月 第三輪通知,告知會議日程安排;
2007年5月 召開會議(會期3~4天)
學術委員會
主 任: 郭尚平(中科院院士)
副主任: 韓大匡(工程院院士) 鮮學福(中國工程院院士)
葛家理(石油大學) 郎兆新(石油大學)
單文文(中科院滲流所)孔祥言(中科大)
張寧生(西安石油大學) 徐輝(河海大學)
李允(西南石油大學) 李思慎(長江水科院)
毛昶熙(南京水科院) 周創兵(武漢大學)
委 員 (按姓氏筆畫排列)
丁留謙(中科院岩土所) 馬遠樂(清華大學)
崔桂香 王恩誌(清華大學) 盧德唐(中國科技大學)
劉先貴(中科院滲流所) 李相方(石油大學(北京))
李曉平(西南石油大學) 劉義坤(大慶石油學院)
程林鬆((石油大學) (北京))嶽湘安(石油大學(北京))朱維耀(北京科技大學)許友生(浙江師大)
胡永樂(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速寶玉 詹美禮 王媛(河海大學)
李希(浙江大學) 梁冰(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袁益讓(山東大學)劉建軍(武漢工業學院)
姚軍 (石油大學(華東))
蒲春生 陳軍斌 何光渝 陳明強 林加恩(西安石油大學)
組織委員會
主 任:蒲春生
副主任:何光渝 趙堅
委 員:林加恩 胥元剛 張榮軍 王勤學 張粉衛 楊玲 柳春林 肖曾利劉煒 樊曉旭 李海林
通訊地址:西安市電子二路18號西安石油大學必威app精装版客服 (710065)
聯係電話: 029-88383067 傳真: 88276166 秘書: 牛霞霞
Email地址:jnlin@xsyu.edu.cn,info@hxan.com(如果前者退回可發第2郵件地址)
西安石油大學
第九屆滲流力學學術討論會 會議籌備組
西安石油大學工程學院 (代章)
2006年6月28日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來稿須知
1.題名 題名應緊扣主題,簡明、確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題名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字符、代號和公式,必要時可加副題名。
2.摘要 一般要求作者提供報道性摘要。內容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最點是結果和結論,要求向讀者提供論文中全部創新的內容和盡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
寫摘要一般用第三人稱,在文中不出現如"本人"、"筆者"、"我們"等術語。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中已成為常識性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做詮釋和評價:不得簡單重複題名中已有的信息。
3.關鍵詞 應選取3~8個能表達論文主題概念的自然語育詞彙作為關鍵詞,盡可能從題名、摘要、層次標題和正文中邊。英文題:&英文摘要雲英文關鍵詞句中義是運名、才商要J關鍵詞對應。題若以百語方主要形式尤其以名詞短語最常見。英文摘要應簡潔、準確。常用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其他時態較少用。語態有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大多數用被動語態。盡:民使用短句。英文關鍵詞一定要準確。
5.中圖分類號 要求作者給出文章的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分類號。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論文的核心部分,分析和解決前言中提出的問題。正文的章和條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一級標題:1,2,3…;級標題:1.1,1.2,1.3,…;2.1,2.2…:
三級題:1.1.1,1.1.2,…:2.2.1,2.2.2,…。正文內容務求客觀、科學、完備,可借用圖表說明問題。所有的物理量皆應符合國家標準
(GB3TOO~3102-3)。
a)圖和表的處理 圖、表都應盡量控製在5幅(個〉以內。全文統一順序編號。圖、表的"標目"中盤和單位采用"物理量/單位"的形式,如速度為"V/(m・s -1)",物理量為斜體,單位為正體。繪圖軟件用Coreldraw9.0,圖中字用7磅,粗線0.3mm細線。0.176mm表格要求用三線表.
b)結論 論是在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基礎上、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創造性、指導性、經驗性的結果描述。它又以自身的條理性、明確性、客觀性反映論文或研究成果的價值,結論應與前言呼應。
7.考文獻著錄 要求參考文獻不少於5條,綜述性論文不少於30條。同時應在文中引用的地方標出序號。按參考文獻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次序在正文後列出參考文獻表。參考文獻表中的作者〈主要責任者〉為1~3位時應全部列出,多於3位時隻寫前3位,後麵加"等"即可;多位作者之間用逗號","隔開。文後參考文獻著錄按以下格式:
①專著
[序號]主要資任者.文獻題名[M].其他責任人(如譯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②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序號]作者,題名[C]//論文集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③期刊中析出的文獻
[序號]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④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題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⑤科技報告
[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⑥專利文獻[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P].山版日期.
⑦技術標準
[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③電子文獻
[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8.作者信息
a)作者署名 署名是擁有著作權的聲明,是表示文責自負的承諾。個人署名應署真實姓名。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用逗號","隔開:不同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並在其工作單位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以便於建立作者與其單位之間的關係。署名作者最好不要超過4位。
英文摘要中要求給出作者的漢語拚音,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拚音采用姓前名後,中間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用大寫,複姓應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符,姓氏與名均不縮寫。
b)作者單位 作者單位必須用單位全稱,要求至少給出兩級單位(如:××大學××學院),單位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多個作者單位之間用";"隔開。通訊地址應盡可能詳細,便於與作者聯係。
英文摘要中要求給出作者單位的英文名稱,要求拚寫準確。..
c)第一作者簡介 要求給出第一作者的以下信息:
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省××市(縣)),職稱,學曆,主要從事的研究方向。
d)創作者聯係方式 請提供作者的電話、電子信箱,以便編輯部與作者聯係方式。
9.基金項目 若是省、部級以上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請在首頁地角處注明基金項目名稱(項目編號)和批準文號,文章將被優先發表。
10.來稿樣式在西安石油大學網站http://www.xsyu.edu.cn網上辦公――期刊網絡辦公――學報(自)
11.聯係方式編輯部通信地址:西安市電子二路18號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郵編710065 電話:029-88382326:電子信箱xbzr@xsyu.edu.cn
附件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簡介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西安石油大學主辦、由陝兩省教育廳主管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是報道西安石油大學廣大師生和研究人員以及其他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的園地。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已被美國《工程索引》(EI〉、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石油文摘》(PA〉等世界著名檢索刊物摘錄: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國石油文摘》核心期刊:加入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成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及中國互連網科技期刊係統(ChinaInfo)入網全文電子版期刊。
從2004年第4期至今,我刊的英文摘要被Ei收錄率為100%。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編製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的數據表明:1998年《西安石油學院學報》的影響因子為0.032,在全國1286種科技期刊中排名為第1173名;2000年該刊的影響因子為0.124,在全國1406種科技期刊中排名第921名:2004年《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的影響因子為0.184,在1608種來源期刊中名列1175位,在西安地區普通高校的學報中名列第一,在6所石油高校學報中名列第三。由此可以看出,《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的影響因子在逐年提高,其在國際國內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榮獲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2000年獲"陝西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2年獲"陝西省科學技術類優秀期刊",2004/2005年獲陝西省科技期刊學術類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