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創新團隊
教育部“複雜油藏開發和提高采收率的理論與技術”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
作者: 發布者:趙小明 發布時間:2016-01-04 訪問次數:3635


1、創新團隊簡介
“複雜油藏開發和提高采收率的理論與技術”團隊於2012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該團隊依托於油氣田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學科、教育部石油工程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油氣田開發工程高校重點實驗室、中石化提高油氣采收率研究中心、山東省提高油氣采收率工程技術中心、山東省油田化學品工程技術中心、山東省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高校重點實驗室、青島市頁岩氣開發設計工程中心,團隊圍繞“高效開發和提高采收率”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充分發揮團隊已有的優勢,形成了油氣滲流理論及應用、油藏開發工程理論與方法、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與技術、油藏增產理論與技術等5個特色研究方向,為我國油氣田的高產穩產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技術保障。
2、創新團隊主要組成人員
姓 名 出生年月 最後學曆(學位) 專業技術職務 研究方向
姚 軍 196403 博士 教授 微納尺度油氣滲流理論、縫洞型油藏大尺度流動模擬理論、非常規油氣滲流理論、試井解釋理論與方法、智能油田理論等。
李兆敏 196505 博士 教授 采油工程理論與技術;泡沫流體提高油氣開采效率;熱化學流體提高稠油采收率;非牛頓流體力學及應用
戴彩麗 197104 博士 教授 提高采收率與采油化學、油田化學品
馮其紅 196906 博士 教授 調剖堵水與深部調驅技術與方法;油藏工程和數值模擬理論與方法;提高采收率理論與技術
侯 健 197210 博士 教授 化學驅中的油藏工程問題;水驅特高含水期驅油理論;微觀實驗與模擬技術; 油藏數值模擬;稠油熱采
趙修太 195808 教授 提高采收率與采油化學a
李明忠 196305 博士 教授 采油工程理論與技術
蒲春生 195903 博士 教授 特種油氣藏改造與物理―化學增產增注理論與技術、特種油氣藏物理―化學增油控水理論與技術、特種油氣藏開采資源環境保護理論與技術
李愛芬 196210 博士 教授 油氣滲流機理,提高原油采收率機理,油氣井出砂及防砂,儲層敏感性評價及油層保護措施研究,油藏流體及岩石物性研究等
康萬利 196308 博士 教授 油田化學、膠體與界麵化學、提高原油采收率理論與技術
張貴才 196603 博士 教授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與方法、油水井增產增注原理與方法、油田化學品製備與應用
王業飛 196809 博士 教授 提高采收率與采油化學、油田化學品
葛際江 197206 博士 教授 提高采收率與采油化學、油田化學品

3、創新團隊骨幹成員介紹
姚軍,工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微納尺度油氣滲流理論、縫洞型油藏大尺度流動模擬理論、非常規油氣滲流理論、試井解釋理論與方法、智能油田理論等。兼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組成員,第三屆國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十三、十四屆工程與材料學部冶金與礦業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力學學會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滲流力學學科組副組長。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聯合提高油氣采收率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提高油氣采收率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油氣田開發開發工程創新引智基地負責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山東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和青島市拔尖人才,曾獲石油高校優秀教師、山東省首屆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等稱號。承擔“973”課題3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4項,863重大課題1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5項(其中重大研究計劃1項,重點項目1項),國家油氣重大專項子課題6項,三大石油公司項目4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220餘篇,SCI和EI收錄112篇;出版專著4部(其中英文專著1部)、教材5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8項。
李兆敏,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副校長,兼任中國石油大學泡沫流體研究中心主任、中海油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泡沫流體聯合實驗室主任。擔任《特種油氣藏》、《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編委、山東石油學會常務理事。
長期致力於泡沫流體提高油氣開采效率及特超稠油開采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或作為主要骨幹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共30項,包括國家油氣重大專項課題3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1項,“863”課題2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企業合作項目20餘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0項;發表學術論文150篇,其中SCI、EI收錄49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50餘人;獲得國家著作權軟件4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負責製訂了2項石油天然氣行業標準。
戴彩麗,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油田化學、提高采收率方向的研究工作,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和山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0年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了第十一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山東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第五屆齊魯巾幗十大發明家、第十九屆孫越崎青年科技進步獎、青島市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完成了國家“863”、國家油氣重大專項、中國博士後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三大石油公司重點科技攻關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30餘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13項,其中國家獎勵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SCI、EI收錄20篇。
馮其紅,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學校教務處處長。曾獲得山東省優秀青年知識分子標兵、孫越崎青年科技獎、青島市青年科技獎。《石油學報》、《Petroleum Science》等多種期刊的審稿專家。主持和參與國家級項目11項,省部級項目17項,油田委托項目29項,主持國家“973”項目子課題1項。在優勢通道識別與描述、調剖堵水的油藏工程決策與評價、深部調驅數值模擬等領域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各級科技進步獎勵15項,其中國家級二等獎勵1項,排名第二,省部級一等獎4項,省部級二等獎5項;出版研究生教材1部,學術專著1部,發表論文53篇,其中SCI、EI收錄14篇;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軟件著作權2項,申請發明專利4項。
侯健,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山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獲孫越崎青年科技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中國石油學會會員。擔任《Energy & Fuels》、《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Petroleum Science》、《力學學報》、《石油學報》等國內外16個重要學術期刊審稿人。從事油氣田開發工程領域教學、科研工作,已逐步形成了以油氣滲流理論、三次采油技術研究為主的穩定科研方向。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油氣重大專項、國家“863”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以及國內三大石油公司重點科研課題30餘項,達到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9項。軟件著作權登記5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EI和SCI收錄58篇,出版專著和教材2部。
4、承擔科研項目
近年來,團隊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863”以及油氣重大專項等重大項目60餘項,省部級項目80餘項。
 深水油氣田智能完井關鍵技術(2013AA09A215),863重點項目, 負責人:姚軍教授
 頁岩氣藏開采基礎研究(5123014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姚軍教授
 縫洞型碳酸鹽岩油藏流動機理研究(2006CB202404),973課題,負責人:姚軍教授
 碳酸鹽岩縫洞型油藏開采機理及數值模擬研究(2011CB201004),973課題,負責人:姚軍教授
 委內瑞拉MPE3區塊泡沫油流變性與滲流規律研究,油氣重大專項子課題,負責人:李兆敏
 煤層氣數值模擬與開發綜合評價技術,油氣重大專項子課題,負責人:馮其紅
 高溫高鹽油藏無堿高效泡沫複合驅油體係研究(2007AA06Z216),863項目,負責人:侯建教授
 渤海化學驅油田整體調驅技術研究,油氣重大專項子課題,負責人:王業飛
5、獲獎情況
序號 獲獎者 獲獎名稱 獎勵單位 級別
1 戴彩麗、馮其紅等 高含水油田優勢通道定量描述與調控技術及工業化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 姚 軍、李愛芬等 特低滲透油藏有效開發非線性滲流理論和開發應用及其工業化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3 侯建等 勝利油田邊際稠油高效開發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4 張貴才等 碳酸鹽岩油氣藏轉向酸壓技術與工業化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6、標誌性成果

複雜油藏滲流理論新進展:

針對頁岩氣藏和致密油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以及複雜碳酸鹽岩油藏等開展了係統的理論研究,形成的理論創新和關鍵技術有:
形成了微納尺度微觀滲流理論與方法,包括:
數字岩心和孔隙網絡模型的構建方法;
基於數字岩心和孔隙網絡模型的多相流動模擬理論和方法;
頁岩氣及致密油流動模式判別方法;
頁岩氣及致密油物性參數及傳輸性質計算方法。
縫洞型碳酸鹽岩油藏大尺度滲流理論與方法:
發展了基於離散裂縫網絡模型(DFN)滲流理論
發展了基於等效介質模型(ECM)滲流理論
創建了基於離散縫洞網絡模型(DFVN)的滲流理論
論文和論著:在J COMPUT PHYS、 Commun. Comput. Phys. 、 Energy Fuels 、Fuels、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Sci China Tech Sci等發表60餘篇SCI論文,專著2部,為複雜油藏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
其成果在中石化的勝利、西北分公司和中石油的大慶、長慶、塔裏木等油田推廣應用,取得了重大經濟效益。

低滲透油藏有效開發方法及應用:

針對低滲透油藏:岩石致密,孔喉尺度小;微裂縫發育,受應力影響大;非線性流動模式;產能低需人工壓裂,形成縫網等儲層特點及開采特征,形成了如下理論創新和關鍵技術:
揭示了頁岩氣藏和致密油氣藏非線性滲流新機製,發現了頁岩氣藏和致密油氣藏的滲透率動態效應。
創建了頁岩氣藏和致密油氣藏開發工程新方法,主要有產能評價方法、試井解釋方法和數值模擬方法,為此類油氣藏的有效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
形成了係統的頁岩氣藏和致密油氣藏的開發理論與方法,在國內30多個低滲油田應用,經濟效益20多億元,20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高含水油田優勢通道定量描述與調控技術:

陸相沉積為主,非均質嚴重,長期水驅,優勢通道發育,注水低效或無效,水驅采收率低的關鍵因素。調控優勢通道、實現均衡注水是提高水驅采收率的關鍵技術方向。形成的創新理論和關鍵技術如下:
創建了高含水期地層優勢通道的定量描述方法;
發明了選井選層優化決策技術
發明了“2+3”調控技術
發明了油井堵水與化學劑吞吐結合的調控技術
形成聚合物驅後提高采收率技術
該成果已應用於三大石油公司的18個主要油田,2000多井次,取得了重大經濟效益,於20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

稠油高效開發技術與應用:

針對特超稠油埋藏埋藏深,原油粘度超過10萬毫帕•秒;油層厚度薄小於6米;水敏滲透率保留率小於30%;油汽比僅0.34;采收率低於15.9%等儲層和開采特點,形成了如下理論創新和關鍵技術:
揭示了稠油非達西滲流模式;
特超稠油HDCS開發技術
熱化學複合驅開發技術
該成果在勝利油田應用共動用儲量2億多噸,已累積增產原油500多萬噸,提高采收率25個百分點。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201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7、學術交流
近5年本實驗室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共158人次,其中國內134人、國外24人次;舉辦國內學術交流會5次、國際學術交流會3次,涉及提高油氣采收率方法與技術、節能減排、多孔介質多尺度流動理論及應用等多個領域。邀請University of Oslo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SIRO Petroleum,Australia等單位的15名專家教授到校進行學術交流,聘請加拿大卡爾加裏大、英國瓦特大學及國內石油企業的6名教授、專家為客座教授。選派15名研究人員到國內外知名高校和企業進行學術訪問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