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教學平台
石油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作者: 發布者:係統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8-05-10 訪問次數:992

  1.曆史沿革

  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團隊的創建源於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學院,是中國高等石油工程教育的第一支教學隊伍。石油工程專業的前身是1953年北京石油學院成立時創辦的“鑽井工程”與“采油工程”兩個專業,1987年又增設了“油藏工程”專業。1994年,為適應我國石油工業發展的人才需要,結合國家專業改革的要求,將原來的鑽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三個傳統的石油主幹專業重新整合,創建了現在的石油工程專業,並開始招生。

  2.團隊構成

  經過60年的傳承、培養、建設與發展,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的專業課程教學團隊已成為中國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紮實專業知識、寬廣國際視野、良好合作精神、強烈創新意識的,由國家精品課負責人、長江學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泰山學者等高層次人才以及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共54人組成的高水平教學團隊。

  團隊帶頭人

  管誌川,教授,《鑽井工程》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石油工程專業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享受國家政府津貼,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高校十佳優秀教師,“油氣井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全國石油鑽井專業標準化委員會委員。30幾年來為本科生、研究生主講過10餘門課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勵4項,發表教學及科研學術研究論文140餘篇,出版《鑽井工程理論與技術》教材1部。

  主幹課程建設負責人

  姚軍,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油藏工程》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第六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三屆國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山東省政協委員,油氣田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主要講授《油藏工程》、《高等油氣滲流力學》和《理論滲流力學》等課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出版專著和教材4部,發表論文110餘篇。

  程遠方,教授,《油氣工程岩石力學》課程負責人,山東省岩石力學學會理事,主要講授《油氣工程岩石力學》、《鑽井工程》和《計算固體力學》等課程。發表論文60餘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馮其紅,教授,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石油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孫越崎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教務處處長。主要講授《高等油藏工程》、《現代地質與油氣藏工程》、《油藏工程》及《油層物理及采油》等研究生和本科課程。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出版《聚合物驅後深部調驅理論與技術》專著1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獎勵7項。

  李明忠,教授,《采油工程》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油氣田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主要講授《采油工程》、《氣液兩相流理論》、《人工舉升理論》等課程。發表相關學術研究論文40餘篇,獲各級科技成果獎勵8項。

  李愛芬,教授,《油層物理》山東省精品課程負責人。主要講授本科生《油層物理》、《滲流物理》、《氣藏工程》(英語)等課程。發表論文38篇,出版專著和教材7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

  王業飛,教授,《油田化學》山東省精品課程負責人,必威app精裝版客服 副院長。主要講授《油田化學》、《化學原理II》、《界麵化學》等課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6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發表論文50餘篇。

  孫寶江,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必威app精裝版客服 院長。國家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專家,教育部海洋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流體力學學科學術帶頭人。主要講授《高等流體力學》、《工程流體力學》、《海洋環境》等課程。發表論文近50篇,出版教材1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省部級二等獎4項。

  蔣官澄,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主要講授《油氣層損害與保護》、《海洋腐蝕與防護》、《鑽井液工藝原理》等課程。發表論文56篇,出版專著3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

  3.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

  經過不斷地實踐、創新和建設,逐漸建成了完整的專業課課程體係。其中包括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鑽井工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山東省精品課程5門(油層物理、油田化學、工程流體力學、滲流力學、石油工程概論)、山東省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油層物理)、13門選修課程(岩石力學等)、2個實踐環節(生產實習、綜合設計)等。並公開出版多部國家級規劃教材,其中有2部獲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為我國石油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和教學體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

  同時,將石油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建成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石油工程專業已成為國家特色專業、山東省省級品牌專業建設單位,並與勝利油田和大慶油田聯合建立了14個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自1993年新的石油工程專業建立以來,至今已累計培養具有本科以上學曆人才5000餘人。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成為了各石油企事業單位的熱門人才,一直供不應求,到2013年就業率已連續十餘年保持在95%以上的高水平。

  4.教學改革

  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團隊不斷從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與課程體係、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管理製度、校內外實習基地等多方麵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和實踐,先後承擔完成了20餘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成為中國石油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改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培養模式改革

  建立更具適應性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勝利油田走“產學研合作”之路,使現場技術人員更多地參與教學過程;給學生更多的選擇餘地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保持原有特色基礎上,向海洋石油工程和油田化學方向擴展;努力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在新教學計劃中,控製總學時,保證必修,指導選修;減少課內學時,增加課外學時,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條件;優化知識結構,保證自然科學基礎,拓寬學科基礎,充實實踐環節,專業方向柔性化以增強適應性;優化課程結構,重組課程體係;以工程學科為主,兼顧其它領域。

  (2)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改革

  從培養目標出發,按照石油工程專業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結構,確定開設課程及每門課在整個課程體係中的地位,由此進一步確定了課程的內容、學時和順序。同時注重各門課程之間知識內容的相互滲透和融合,注重課程之間的銜接,減少課程內容的重複,重視係列課程建設,努力提高課程的綜合化程度,以少量有限的課時來覆蓋較廣的知識麵,使培養計劃在質量和效率上得到統一,實現課程結構的優化,重組課程體係。增設限選課和任選課,為因材施教創造條件,同時為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創造條件。

  加強教材建設,在教材編寫中應特別強調精選經典教學內容,不斷充實科技和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注重把體現當代學科發展特征的、多學科間的知識交叉與滲透反映到教學內容中來。在指定主要參考書的基礎上,專業教學提倡以活頁講義形式,及時把學科發展的最新知識和成果傳授給學生。

  5.科研促進教學

  石油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團隊不僅具備優秀的教學改革和實踐實力,而且具有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相結合和以科研促教學的意識,科研創新能力強。近5年來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0餘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7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60餘項,2012年到位科研經費已經達到2億元。形成了30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誌性成果,創造了近100億元的經濟效益。豐富的科研課題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促進了教師的成長,使得教師能夠緊跟石油工業發展需要和學科發展前沿,及時充實和更新教材和課堂教學內容,從而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6.青年教師培養

  (1)近5年來,引進教授4名、博士32名、碩士4名;6名教授和17名副教授分別到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訪問進修,並與以上國家的相關院校簽立了人員互訪和教師培養的有關協議。

  (2)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製定了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和培養目標,為所有青年教師配備了指導老師,明確職責。青年教師開課前,必須試講,考察和鍛煉青年教師分析教材、編寫教案及課堂講授的表達能力,為適應課堂教學,早日走上講台創造條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3)觀摩教學和聽課:組織教師進行觀摩示範教學和檢查性聽課,幫助青年教師分析課堂教學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4)相互交流:教研室堅持定期和不定期教研活動,討論課程內容的重點、難點、講授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以及石油工程專業課程的發展動向等內容,以提高整個教學團隊教師的整體授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