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近日,學院正式印發《獎勵性績效工資發放辦法》,此舉標誌著曆時10個月的新一輪獎勵性績效工資改革順利完成。本次改革,是學院為適應新階段高質量發展要求,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追求卓越的積極性、主動性,從整體上提高各支隊伍的活力和人才競爭力,增強學院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建設“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創建良好收入分配環境的係統性、綜合性績效工資改革。
本次改革,凝聚了全院教職工的智慧,對學院近5年績效管理數據進行了反複全過程研究分析,對新體係的有關指標進行了反複測算優化,對新體係的分配結果進行了全麵係統推演,並多輪次征求了全體教師、各係所、老領導、教授委員會、教代會等的意見和建議,最終形成了能夠引領學院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本次改革,堅持了“基數+貢獻”導向。“基數”就是基本和基礎,主要體現在一是提高了考核合格績效的發放比例,將基數從50%提高至60%;二是強化了人才培養、本科教學的基礎性地位,新辦法中本科教學工作量占比由32%提高到41%以上。“貢獻”主要體現在核心競爭力和核心指標上,也就是“雙一流”學院亟需的高層次人才、大平台、大項目、大成果、新方向等。
本次改革,堅持了“高大新”發展方向。比如,在橫向經費方麵,隻獎勵30萬以上的項目;在科技成果方麵,隻獎勵省部級獎及以上獎項;在論文發表方麵,最多獎勵3篇“代表作”,但對高水平論文(比如T0、T1)不限製;對國家級、政府類省部級科技獎勵方麵,倡導高水平成果對青年教師的托舉,實行“基礎+倍數”獎勵模式;在高價值成果轉移轉化方麵,按照橫向項目經費的1.1-1.5倍獎勵等。
本次改革,堅持了分層分類原則。考慮了不同係列人員、同係列不同崗位等級人員以及各類業績間的統籌協調;獎勵性績效工資實行按崗位類別分塊核算,教師崗在整體切塊核算的基礎上,再按教授、副教授、講師職稱分塊核算;同時,充分考慮了高水平論文、重要項目、成果獎勵等各類指標之間平衡和協調。
本次改革,探索性的推出團隊考核。凡以團隊形式參加考核並達到一定要求的,給予1.05倍績效兌現,並由團隊負責人對績效進行二次分配。此舉,為凝聚團隊力量、發揮各自所長,為加強有組織的科研、承擔大項目、產出大成果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保障。
學院院長戴彩麗指出,本次績效改革是學院近年來比較大力度的主動改革,也是學院對高質量發展的超前規劃和部署,會對學院一段時期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學院對此高度重視,各項工作做的非常細致、認真、嚴謹;改革盡最大努力考慮到了方方麵麵,既考慮大局也考慮細節,既考慮學院長遠發展又結合當下各類考核指標需要。總體來講,本次改革體現了“堅持更加高效、更加平衡、更加注重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要求,體現了多勞多得、貢獻多者多得。本次改革,是落實“破五唯”與“立新標”、推進高質量教學科研的重要實踐;也是營造良好發展氛圍、構建良好學院文化的重要體現。
戴彩麗強調,本次學院獎勵性績效工資改革作為新時代學院治理體係建設的重要內容,將與新時代學院人才培養體係、新時代學院科技創新與科技服務體係,共同支撐新時代學院創新體係,為推動學院特色發展、內涵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