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增強黨員黨性修養,壓實新時代共產黨員肩負的責任,增強黨員光榮感和使命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4月7日至9日,學院機關黨支部組織黨員前往淮安市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和揚州市高郵市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等地開展“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實踐教育活動,通過現場學習、觀摩等方式,緬懷革命英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良傳統、凝聚奮進力量。
學院機關黨支部在周恩來紀念館前合影
來到周恩來總理的故鄉淮安,周恩來紀念館講解員講道:“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一艘油輪,就是法國油輪博爾多斯號。在1920年的11月7日,周恩來總理就是乘坐這一艘法國油輪博爾多斯號,從上海出發,經過了36天的航行,到達了法國的馬賽,開啟了他四年的旅歐求學之旅。”滿是補丁的中山裝、反複修補的皮涼鞋、總理病榻上的書桌、批閱過的文件、一隻由飛機殘骸製作的筆筒……紀念館內珍藏的數萬件珍貴藏品,和大量的文獻、圖片、書畫,為今人重建起可供瞻仰與緬懷的記憶場域。周恩來銅像廣場上,一尊7.8米高的周恩來銅像吸引記者們久久駐足。這座銅像的姿勢取材於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恩來與工人、農民親切交談時的習慣動作,總理雙手叉腰,麵帶微笑,神色自信泰然。周恩來精神最中心、集中地是體現在理想信念,對黨和人民忠誠、報效祖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顧全大局、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激勵我們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學院機關黨支部在抗日戰爭最後一役文化園合影
隨後,大家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位於高郵市熙和巷70號的抗日戰爭最後一役文化園,這是一處獨具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展陳內容主題鮮明、史料詳實、載體多樣,深深吸引著大家,革命先輩們出生入死,用忠誠和生命譜寫的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鮮活地呈現在大家眼前。特別是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把大家的思緒帶回到1945年12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發起高郵戰役,徹底幹淨利落地消滅了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仍然盤踞在高郵負隅頑抗、拒不繳械投降的日偽軍,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新時代新征程上,弘揚抗戰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通過此次主題實踐教育, 增加了黨員的黨性觀念以及黨員的曆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讓每一位黨員牢記黨的宗旨,立足本職崗位,認真履行黨員義務,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