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曆史欄目學工
【基金】國家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指南(第三批)申請的通知
作者: 發布者:趙曉燕 發布時間:2024-04-23 訪問次數:4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設立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吸引和集聚全國的優勢科研力量,圍繞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需求,聚焦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促進跨區域、跨部門的協同創新,推動我國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2024年度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第三批)以重點支持項目或集成項目的形式予以資助,資助期限均為4年,其中重點支持項目的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為 260 萬元/項,集成項目的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為 1000 萬元/項。

一、生物與農業領域

 (一)結合安徽在生物和農業領域的發展需求,針對大豆耐高溫新種質創製、梨果實石細胞發育啟始關鍵基因調控機製、惡性腫瘤合成基因線路等關鍵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大豆耐高溫遺傳基礎解析及新種質創製(申請代碼1選擇C13的下屬代碼)。

  針對耐高溫大豆品種缺乏及遺傳機製不清的問題,精準鑒定大豆耐高溫種質資源,挖掘大豆耐高溫基因,揭示其調控機製,構建耐高溫分子功能模塊,創製耐高溫大豆新種質並評估其育種應用價值,為大豆耐高溫分子設計育種提供理論基礎和育種新材料。

  2. 梨果實石細胞發育啟始關鍵基因發掘與調控機製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C15的下屬代碼)。

  針對安徽地區“碭山酥梨”果實高石細胞含量嚴重影響口感品質而其內在發育調控機製不清的問題,利用eQTL、代謝組關聯分析等技術開展梨果實石細胞發育啟始關鍵基因篩選,解析關鍵基因調控石細胞早期形成的功能和分子機製,基於泛基因組發掘關鍵基因的重要遺傳變異,為梨果實石細胞性狀遺傳改良提供分子標記及核心種質。

  3. 合成基因線路在腫瘤精準治療中的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C21的下屬代碼)。

  應對開發惡性腫瘤新療法這一需求,設計腫瘤特異性信號響應模塊,以腫瘤細胞為底盤,適配模塊並組裝可被腫瘤特異性異質信號驅動激活的基因線路,建立合成基因線路的數學模型,評估基因線路的可靠性,完成細胞和動物水平功能驗證。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安徽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二)立足四川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圍繞種質資源、畜牧業資源、糧食安全、食品加工等方麵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白酒釀造窖泥菌群解析與構建的科學基礎(申請代碼1選擇C20的下屬代碼)。

  針對濃香型白酒窖泥菌群生態功能認知局限及理性調控難等關鍵問題,深刻剖析四川主產區窖泥菌群的結構與功能特征,揭示組裝機製與關鍵驅動因素,明晰具有代謝和生態作用的核心功能微生物並解析其互作機製,構建結構明確、功能協調和生態穩健的人工菌群並實施生物強化,為優質窖泥菌群解析和養育奠定科學基礎。

  2. 小麥籽粒快速灌漿的分子基礎及早熟高產種質創製(申請代碼1選擇C13的下屬代碼)。

  針對早抽穗小麥易受“倒春寒”危害及其快速灌漿資源缺乏問題,利用小麥野生近緣物種及其滲入係,發掘籽粒快速灌漿基因,解析基因功能及其分子調控機製,創製抽穗安全、灌漿速度快的早熟小麥新種質,為早熟高產小麥新品種培育提供理論基礎和優良材料。

  3. 重金屬汙染促進水禽重要病原菌耐藥產生機製的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C18的下屬代碼)。

  針對重金屬汙染在細菌耐藥產生中的作用機製未能得到解析問題,以四川水禽重要病原菌為研究對象,聚焦重金屬汙染關聯細菌耐藥基因產生及傳播的關鍵科學問題,闡明重金屬汙染如何促進水禽重要病原菌產生以及獲得新耐藥基因的機製,為重金屬汙染導致的細菌耐藥問題提供理論支持。

  4. 白鵝高產蛋性狀形成的遺傳調控機製解析(申請代碼1選擇C17的下屬代碼)。

  針對四川白鵝高產蛋性狀形成的遺傳機製不清問題,圍繞胚胎至開產前鵝卵巢發育以及產蛋期卵泡等級製度建立、維持等生理過程中的關鍵分子事件,鑒定調控鵝卵泡發育及產蛋性狀的關鍵基因與變異位點,解析四川白鵝高產蛋性狀形成的遺傳與發育調控機製,為鵝產蛋性能高效選育及優異種質創新提供理論依據。

  5. 營養組分及加工對富集n-3多不飽和脂肪酸豬肉製品影響機製及品質評價指標挖掘(申請代碼1選擇C20的下屬代碼)。

  以四川當地品種豬肉為研究對象,針對營養組分及加工方式對豬肉製品品質和營養價值的影響機製,以脂質調控為切入點,係統解析不同生產來源的n-3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豬肉脂質組成等品質指標的變化規律,挖掘高品質多不飽和脂肪酸豬肉製品營養評價指標,闡明營養組分與加工互作調控n-3 PUFA豬肉製品營養價值的機製。

  6. 稻瘟菌關鍵致病因子的分子調控機製解析及靶向抑菌化合物的創製(申請代碼1選擇C14的下屬代碼)。

  針對四川水稻稻瘟病危害嚴重、稻瘟菌致病機理不清和防治藥物缺乏的問題,鑒定稻瘟菌的致病關鍵因子並解析其致病的分子調控機製,創製靶向關鍵致病因子的綠色高效廣譜抑菌劑,為保障水稻安全生產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四川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二、環境與生態領域

  (一)立足長江黃河上遊生態保護,圍繞生態修複、地質災害防控、資源開發與利用等方麵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川西山地次生灌叢生態恢複過程及調控機製(申請代碼1選擇C03的下屬代碼)。

  針對川西亞高山地區退化森林生態係統自然恢複困難的問題,重點闡明次生灌叢的地下生態過程和功能及其在森林恢複過程中的調控作用和反饋機製,提出氣候變化下的川西山地次生灌叢生態恢複管理對策,為區域森林生態恢複實踐提供科學支撐。

  2. 暴雨條件下川中城市河湖生態動力學響應過程與調控機製(申請代碼1選擇D01的下屬代碼)。

  針對暴雨過程城市河湖生態水動力突變和生態係統失穩問題,研究城市河湖水係產彙流及水動力變化特征,構建水-沙-生態耦合動力學模型,揭示城市河湖水生態係統對暴雨過程的響應機製,闡明城市河湖生態係統長期穩定的維持機製和調控路徑,為川中城市河湖治理提供科學支撐。

  3. 高原鐵路隧道施工高風險汙染物識別、轉化及其去除(申請代碼1選擇B06的下屬代碼)。

  麵向高原鐵路隧道施工環境安全的重大需求,解析隧道環境顆粒與施工高風險汙染物的作用機製,研究納米功能材料對隧道施工中多目標汙染物的靶向富集、識別及原位催化去除方法,闡明隧道施工中高風險汙染物的遷移轉化規律,為高原鐵路隧道安全施工提供科技支撐。

  4. 凍融循環與複雜加載作用下川藏鐵路路基的力學行為及服役性能演化規律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8的下屬代碼)。

  針對川藏鐵路凍融循環以及行車等複雜加載引起的服役安全性等難題,揭示凍土路基的凍融循環和水汽遷移互饋機理,構建水-氣-熱-力四場耦合物理力學模型,闡明凍土路基的長期服役性能演化規律,為川藏鐵路安全運營提供理論依據。

  5. 氣候變暖條件下川藏交通廊帶高山凍土斜坡失穩機理與危險性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D07的下屬代碼)。

  麵向氣候變暖條件下川藏交通廊帶高山凍土斜坡形成演化與風險性評估的需求,研究溫變條件下凍土蠕變與力學特性,建立基於溫度場的凍土蠕變力學模型和凍土斜坡變形熱-力耦合數值模型,揭示氣候變暖條件下凍土斜坡的孕災機製與破壞模式,提出數據-物理雙驅動的高山凍土斜坡危險性評估方法。

  6. 地質災害高發區多源星群在軌協同監測與異構圖像智能解譯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D01的下屬代碼)。

  麵向地質災害高發區快速製圖和應急監測需求,構建多源星群在軌協同監測優化調度模型,突破異構遙感圖像典型目標智能解譯技術瓶頸,構建麵向西南地震、滑坡等應用的多模基準數據集,為山區防災減災提供理論依據。

  7. 尾礦-地下水係統多介質界麵過程中釩和鉻的遷移轉化機製(申請代碼1選擇D07的下屬代碼)。

  針對西南地區大型釩鈦磁鐵礦尾礦庫地下水汙染問題,研究釩、鉻複合重金屬在尾礦庫-地下水-地表水中的多介界麵過程與遷移轉化機製,揭示其在地下水中的反應動力學與時空演化規律,為礦區地下水重金屬複合汙染修複提供理論依據。

  8. 四川盆地海相富有機質頁岩發育機製及其古地理環境重建(申請代碼1選擇D02的下屬代碼)。

  針對四川盆地發育多套海相富有機質頁岩發育機製不清的難題,開展海相富有機質頁岩發育過程和關鍵富集要素研究,發展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古地理環境重建方法,建立基於發育機製和古地理環境重建的有機質時空分布預測模型,為四川盆地的天然氣勘探與開發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

  9. 西南渦雲參數風雲氣象衛星反演及其對暴雨數值預報的影響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D05的下屬代碼)。

  針對西南渦雲參數及其在數值天氣預報中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發風雲氣象衛星反演雲參數算法,構建雲頂/雲底高度、雲滴有效半徑和光學厚度等數據集,發展衛星反演雲參數在數值預報中的同化技術,研究風雲氣象衛星反演雲參數對西南渦暴雨模擬的影響,提升西南渦暴雨模擬精度和數值天氣預報水平。

  10. 四川盆地致密氣藏壓裂裂縫全域支撐基礎理論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4的下屬代碼)。

  針對四川盆地致密氣藏壓裂裂縫有效體積小及全域裂縫流動能力難以評價的問題,開展致密儲層壓裂全域裂縫多尺度滲流機理研究,研發支撐劑輸送測試物理與數值模擬方法,闡明微納米顆粒在狹縫的運動與增滲規律,建立全域支撐裂縫流動能力評價與預測模型,為致密氣壓裂裂縫與長效流動提供科學依據。

  11. 長江上遊高山峽穀區森林水碳功能的多尺度協同與權衡機製(申請代碼1選擇C03的下屬代碼)。

  針對長江上遊高山峽穀區森林水碳功能退化問題,研究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背景下生態係統和流域尺度森林水碳耦合效應,闡明森林水文和固碳功能的多尺度協同與權衡機製,研發退化天然林生態恢複和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方法,構建水碳功能協同提升的流域森林景觀恢複模式,為長江上遊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12. 川西高海拔地區複雜多金屬硬岩型鋰礦高效富集分離機製(申請代碼1選擇E04的下屬代碼)。

  針對川西高海拔地區鋰礦中鋰、鈹、铌、鉭等稀有金屬共生關係複雜、低溫低壓等導致的選礦效率低的問題,開展礦物晶體化學各向異性、界麵原位組裝機製及浮選過程界麵/流場協同強化研究,探明特殊環境下硬岩鋰礦全組分高效分離機製,為川西鋰礦的高效綜合回收提供理論基礎。

  13. 含能材料特種廢水安全處理和資源化的精準調控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8的下屬代碼)。

  針對國防工業高爆炸性和高有機氮的含能材料特種廢水處理難題,研究氧化還原功能可控的微米鐵旋流強化傳質方法,揭示微界麵協同傳輸機製,探析有機氮氧化還原轉化和多途徑氧化協同作用機製,建立有機氮定向轉化和智能調控策略,為含能材料特種廢水安全處理和資源化提供科學支撐。

  14. 優勢樹種性別多態性的形成機製及在川西災害跡地中的恢複利用(申請代碼1選擇C16的下屬代碼)。

  針對川西災害跡地中優勢樹種選擇的難題,解析森林優勢樹種性別差異的遺傳學基礎與性別多樣性形成的分子生理機製,闡明雌雄植株種間和性別間關係的生態學機製,構建災害跡地生態修複過程中最優性別搭配模式,為川西災害跡地植被修複提供科學依據。

  15. 土壤-水稻係統中大氣沉降鎘的遷移轉化過程及汙染阻控機製(申請代碼1選擇D07的下屬代碼)。

  針對四川盆地大氣沉降導致的稻米Cd超標問題,探明區域內大氣沉降Cd的汙染源特征及其在稻田生態係統中的遷移、轉化規律,揭示大氣沉降Cd進入水稻籽粒的關鍵生理過程和分子機製,為研發與區域環境條件相適應的稻米Cd阻控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16. 川中紫色土丘陵區水庫消落帶植被固土減汙效應機製(申請代碼1選擇D07的下屬代碼)。

  針對紫色岩土特殊性和水庫消落帶物質遷移過程複雜性,研究川中紫色土丘陵區水庫消落帶土壤侵蝕、泥沙淤積和麵源汙染物時空分異規律及其影響因子,揭示水庫消落帶土壤-泥沙-汙染物與植被的互饋效應機製,為水庫消落帶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育提供科學依據。

  17. 西南橫斷山區大規模山洪-泥石流互轉機理與模擬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D07的下屬代碼)。

  針對西南橫斷山區極端降雨導致的地質災害頻發問題,研究極端降雨山洪-泥石流互轉識別與診斷方法,揭示大規模山洪-泥石流互轉臨界條件和超強流動機理,研發多尺度物理與數值模擬方法以及災情預測、預演、預判、預處置係統,為西南橫斷山區山洪-泥石流防範提供科技支撐。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四川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三、能源與化工領域

  (一)麵向安徽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求,針對清潔能源氫能儲存及可控釋放、聚變堆光學診斷原型第一鏡反射性能演化、弱連接高滲透率配電網在能源與通信域耦合、製藥廢水低碳高效處理、皖江流域抗生素抗性基因汙染等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小分子介質參與的儲氫、產氫能源催化體係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9的下屬代碼)。

  針對氫能儲存及可控釋放的需求,精準設計和製備麵向有機小分子酸為媒介的儲氫與高活性產氫催化劑,探索反應過程精準控製方法,提高反應選擇性,揭示介質參與的儲氫、產氫反應機理,構建高效的儲氫-產氫循環體係。

  2. 聚變堆光學診斷原型第一鏡反射性能演化機理與控製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A29的下屬代碼)。

  針對聚變堆高溫強輻照環境下的光學診斷第一鏡反射性能惡化問題,開展第一鏡反射性能演化機理研究,探索抑製第一鏡性能惡化的關鍵技術,建立基於托卡馬克裝置的第一鏡服役性能惡化及抑製的評價方法。

  3. 弱連接高滲透率配電網能源與通信域耦合機理及多資源協同控製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7的下屬代碼)。

  針對安徽廣泛存在的弱連接高滲透率配電網在能源與通信域耦合機理不明的問題,研究配電網絡與通信網絡的異構錯配耦合機製,構建電力與通信域源荷狀態多尺度時空預測模型,揭示電網資源、通信資源與配電網運行狀態的協同控製機理,研發跨域運行原型係統並示範驗證。

  4. 強動載下深井厚硬頂板錨固承載體力學響應及穩定性控製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4的下屬代碼)。

  針對深井煤層群開采厚硬頂板采場巷道圍岩控製難題,研究多重應力擾動圍岩承載體宏細微觀變形破壞特征,揭示多場耦合作用下錨固承載體動載損傷及腐蝕機理,建立錨固體動載響應與應力調控的理論模型,構建強動載厚硬頂板采場巷道圍岩災變全空間協同防控方法。

  5. 中藥原料藥製藥廢水低碳高效處理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10的下屬代碼)。

  針對安徽省中藥、原料藥等製藥廢水汙染問題,發展高鹽條件下有機汙染物的選擇性分離和降解方法,篩選靶向高效功能菌株和構架多汙染物協同降解菌群,探究生化處理後殘留有機物選擇性膜分離和降解機理,為製藥廢水低碳近零排放提供理論基礎。

  6. 皖江流域高風險抗生素抗性基因動態快速分析及關鍵技術研究 (申請代碼1選擇B06的下屬代碼)。

  針對皖江流域日益嚴重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汙染問題,建立快速、便攜、高通量的ARGs實時監測係統,研究ARGs快速擴增與選擇性識別新方法,探索ARGs來源、分布等時空動態變化規律,揭示複雜環境介質中ARGs遷移轉化機製,構建“篩查-溯源-評價”ARGs實時評估體係。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安徽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二)立足四川能源化工產業發展需求,圍繞新型儲能、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綠色精細化工等方麵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樞紐型牽引供電係統強迫振蕩過電壓機理與控製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7的下屬代碼)。

  針對西南地區弱電網下鐵路樞紐強迫振蕩電壓越限問題,揭示樞紐型牽引供電係統多車共網耦合機製與強迫振蕩產生機理,提出振蕩擾動源定位與預警方法,研究樞紐型牽引供電係統關鍵參數匹配與優化控製方法,為增強牽引供電係統安全性提供理論基礎。

  2. 隧道氫能源列車燃爆機製與災變行為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8或E06的下屬代碼)。

  針對隧道內氫能源列車的燃爆風險,研究氫能源列車氫氣泄漏、運移規律和通風控製方法,解析氫能源列車氫氣射流火行為,研究氫能源列車氫氣爆炸動力學特性,揭示高溫射流火和氫氣爆炸衝擊作用下的隧道結構響應特性和致災機製。

  3. 核設施空間放射性分布三維寬能直接成像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A30的下屬代碼)。

  針對核設施場所的放射性監管和人員動態風險評價難題,研究具備核素識別、探測效率高、能區寬(50keV~3MeV)以及高靈敏度的放射性分布三維成像方法,探索即時定位和地圖構建的光學實景與放射性物質分布的融合機製,建立人員在核設施場所劑量吸收動態估算模型。

  4. 頁岩油儲層CO2懸砂-固碳高效壓裂應用基礎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4的下屬代碼)。

  針對四川頁岩油儲層CO2壓裂存在支撐縫長與縫高不足、封存效率低等難題,研究CO2懸砂壓裂與壓後碳封存一體化方法,揭示CO2懸砂與壓裂機理,闡明壓後CO2封存規律,構建CO2封存安全評價方法,為頁岩油儲層增產及地質固碳提供理論基礎。

  5. 超臨界CO2壓裂-置換-驅替協同提高頁岩氣采收率基礎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4的下屬代碼)。

  針對頁岩氣開發提高采收率及CO2封存的重大需求,在超臨界CO2作用下,研究壓裂縫網動態演化規律,揭示頁岩吸附氣解吸脫附、置換與驅替滲流機理,建立超臨界CO2壓裂-置換-驅替一體化優化方法,為超臨界CO2用於提高頁岩氣采收率奠定理論基礎。

  6. 複雜載荷下高含硫集輸管道失效機製及預警基礎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4的下屬代碼)。

  針對四川盆地地震、地質災害對高含硫天然氣集輸管道破壞影響問題,研究高含硫集輸管道多重腐蝕與複雜載荷協同作用下多尺度劣化規律與失效機製,闡明典型場景下有毒多組分氣體泄漏擴散動力學特性,發展模型-數據-知識聯合驅動、雲邊端協同的集輸管道泄漏監測方法,構建管道氣體泄漏智能監測與預警一體化聯動係統。

  7. 室溫下高比能全固態鈉硫電池關鍵材料及其電化學機理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2的下屬代碼)。

  針對高溫鈉硫電池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研究500Wh/kg以上室溫下全固態鈉硫儲能電池的關鍵材料,合成高離子電導率、高穩定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構築高容量、高安全富鈉硫化物正極與硬碳負極,揭示高穩定、高兼容電解質/電極界麵的相互作用及調控機理。

  8. 地震活躍區域電網風險評估與應急響應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7的下屬代碼)。

  針對地震頻發導致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風險高的挑戰,構建地震波擴散效應下的電網-災變動力學模型,研究地震災變時空耦合下的電網級聯風險評估方法,提出多資源統籌、多區域配合、多尺度協調的應急響應策略,為地震災害下電網堅強安全運行提供理論基礎。

  9. 川西近斷層山區風電場災變機理與全生命周期韌性提升(申請代碼1選擇E08的下屬代碼)。

  針對地震災害頻發、地形地貌複雜背景下川西山區風電場韌性防災需求,探索地震-強風耦合作用下山區風電塔失效機理,研究基於多災耦合概率特征的川西山區風電場韌性評估模型,建立基於物理-數據驅動的山區風電場全生命周期性態診斷與增韌方法。

  10. 深空極端環境下真實月壤傳力傳熱模型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4的下屬代碼)。

  基於嫦娥5號真實月壤樣本,開展月壤物質礦物成分、結構的精細化表征研究,構建礦物尺度的數字月壤模型,測試月表極端環境下月壤顆粒傳力傳熱特性,探索月表極端環境下月壤顆粒、月壤堆積體傳力傳熱規律,為月基保真取芯探礦提供理論支撐。

  11. 膠原基超兩親分離材料及對頁岩氣氣田含油廢水分離機製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8的下屬代碼)。

  針對四川省頁岩氣氣田含油廢水處理需求,探究以皮膠原為基材的超兩親分離材料製備方法,研究膠原基超兩親分離材料對含油廢水分離特性,揭示膠原基超兩親分離材料表界麵性能調控機製及其影響規律。

  12. 攀西含氯廢渣分離富集鈦與礦化回用氯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8的下屬代碼)。

  針對攀西地區含氯鈦渣排放引起的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問題,探究鈦渣深度脫氯、分離富集鈦、礦化回用氯的機製,建立氣-液-固多相礦化反應與分離耦合強化方法,開發鈦富集分離及氯元素循環回用新工藝,為含氯鈦渣綠色治理與鈦資源回收提供基礎支撐。

  13. 高溫高氣速下繞絲燃料棒的微動磨損機理研究 (申請代碼1選擇E05的下屬代碼)。

  針對先進氣冷堆中繞絲燃料棒微動磨損問題,闡明繞絲燃料棒的流場分布特性及振動行為,揭示高溫高流速惰性氣體介質、輻照環境下複雜結構難熔合金的界麵磨損劣化機理及損傷演變規律,建立基於機器學習與不確定度量化的繞絲燃料棒微動磨損分析方法。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四川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四、新材料與先進製造領域

  (一)結合安徽在新材料和先進製造領域的發展需求,圍繞高性能基礎材料、新型功能材料、超分辨成像和高性能電機係統等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高介電性能的聚合物電介質材料製備及應用(申請代碼1選擇E03的下屬代碼)。

  麵向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對聚合物電容器介電儲能的需求,針對介電常數、介電損耗和擊穿場強之間難以平衡的問題,發展新的聚合和功能化方法,實現對聚合物結構和新型兩性離子修飾的精準調控,揭示微觀結構與宏觀介電性能的構效關係,為製備高儲能、易加工和高效充放電的聚合物電介質提供理論支持。

  2. 鈉離子電池關鍵電極材料設計與器件集成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2的下屬代碼)。

  針對大規模儲能電池低成本、長壽命、高安全的需求,研究低缺陷、高電壓普魯士藍類正極及廉價生物質為碳源的硬碳負極可控製備,探索普魯士藍類正極與硬碳負極的匹配規律,發展具有高空間分辨原位表征技術,揭示材料儲鈉機理及使用工況下電池失效機製,構築長壽命低成本高安全鈉離子電池器件。

  3. 麵向高動態範圍顯示的量子點發光二極管(申請代碼1選擇E02的下屬代碼)。

  圍繞高動態範圍新型顯示應用需求,開展II-VI族膠體量子點躍遷偶極與發光方向調控研究,解決量子點發光二極管光子外耦合效率低和低電壓下載流子輻射複合慢的難題,開發高亮度下高效率、壽命達萬小時的三基色量子點發光二極管。

  4. 高靈巧磁流變仿生手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5的下屬代碼)。

  針對殘疾人對智能假肢手高速、高靈巧、高精準抓握、高力敏觸覺、精準意圖識別的需求,探索可實現遠高於電機驅動的仿生手高頻高速磁流變驅動新原理,研究剛度調控力位混合精準抓握控製方法,製備高力敏磁流變彈性體力感知材料,構建高精皮膚觸覺傳感以及高精準意圖識別係統。

  5. 亞像素位移超分辨成像方法與關鍵技術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5的下屬代碼)。

  針對新一代顯示麵板等領域檢測精度大幅超過圖像傳感器像素物理尺寸的需求,發展亞像素位移超分辨成像方法,探尋超分辨重構像素位移驅動與優化控製策略,揭示CMOS圖像傳感器非均勻性、噪聲與多波段平場矯正耦合機理,研究圖像超分辨融合與質量評價方法,構建高分辨率的集成工業相機係統並進行應用驗證。

  6. 新能源汽車複雜約束下電機係統服役性能退化機理與防控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7的下屬代碼)。

  圍繞新能源汽車安全性需求,研究苛刻工況下電機設計對部件服役性能退化的影響機理並建立關聯模型,探究高速高頻開關調製策略對電機係統損耗的影響規律,發展電機係統損耗的快速精準計算方法,製定多因素耦合下融合電機係統狀態監測、故障診斷和容錯控製的自適應高可靠運行策略。

  7. 高效有源光波導性能的金屬團簇材料設計與製備(申請代碼1選擇B01的下屬代碼)。

  針對光子集成領域對穩定、低損、高效有源光波導材料的需求,發展“合成方法-結構屬性-波導功能”的定向設計方法,揭示金屬團簇多級結構與光波導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製備具有高效有源光波導性能的金屬團簇材料。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安徽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二) 立足四川先進材料、裝備製造產業發展需求,圍繞高分子材料、器件製備、無人機等方麵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集成項目

  集成項目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為 1000 萬元/項,研究方向:

  1. 基於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用高性能阻燃材料創製(申請代碼1選擇E03的下屬代碼)。

  針對現有非真實火環境下獲得的阻燃機理與經驗開展的試錯式研究方式缺乏科學性、效率低、或設計失效等問題,本項目基於真實燃燒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開展阻燃材料數據庫、阻燃性能預測模型和新能源車用新材料創製研究,為解決新能源汽車對材料高力學性能與高阻燃性能需求提供理論指導。

  研究內容包括:

  (1)阻燃材料數據庫構建

  建立易燃材料在真實燃燒過程中實時燃燒產物的原位連續采集、信號在線檢測、數據實時處理和高通量存儲方法,獲得材料燃燒/阻燃性能和燃燒中間體等多維數據,建立分子結構、實時燃燒數據與綜合性能數據庫,為阻燃材料的人工智能設計提供數據基礎。

  (2)阻燃性能普適預測模型的構建

  基於真實燃燒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建立基團結構對阻燃性的普適量化貢獻模型和阻燃結構的高通量設計模型,發展高效阻燃結構和阻燃新材料的快速篩選策略,建立可迭代的阻燃材料可靠設計框架。

  (3)人工智能輔助新能源車用高性能阻燃新材料創製

  針對新能源車的電池模塊、充電模塊及鋰電池對高性能阻燃材料的需求,基於人工智能快速篩選模型,合成與製備滿足新能源汽車用的高性能阻燃新材料,發展阻燃材料設計新範式。

  本集成項目的申請應同時包含上述3個研究內容,緊密圍繞項目主題“基於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用高性能阻燃材料創製”,開展深入和係統研究,預期成果應包含原理、方法、技術、論文及專利等。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耐高溫快響應薄膜熱流傳感器的設計製備和響應機製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2或E06的下屬代碼)。

  針對燃氣輪機和空天動力等領域對高溫突變熱流快速精確測量的迫切需求,探索新型熱流傳感器的結構設計,闡明橫向熱電敏感薄膜理化特性對傳感器性能的影響機製,揭示器件性能隨溫度演變機理,研製出長時間耐高溫且響應時間為百微秒級的新型熱流傳感器。

  2. 麵向西南地區極硬岩地層的隧道掘進機滾刀機械-化學仿生破岩理論及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5的下屬代碼)。

  針對西南地區長大隧道掘進施工中滾刀破碎極硬岩困難、磨損嚴重的問題,重點研究滾刀刀圈的宏微觀結構功能一體化仿生設計方法,揭示機械-化學耦合作用下滾刀破岩界麵力學與摩擦學機理,建立麵向極硬岩地層的隧道掘進機滾刀機械-化學仿生破岩理論及方法。

  3. 基於量超協同的黃鐵礦基鋰電池正極材料精準設計與製備(申請代碼1選擇E02的下屬代碼)。

  麵向國家能源安全及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的重大需求,基於黃鐵礦基鋰電池,開展量超協同的正極材料精準設計研究,揭示電極材料表界麵與電池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並構建數據庫,製得能量密度大於500 Wh/kg、循環100周以上的高性能鋰-黃鐵礦電池。

  4. 液晶顯示用反射型偏光增亮膜結構構築與光傳輸調控機製(申請代碼1選擇E03的下屬代碼)。

  麵向新型顯示產業對高端光學材料及其製備技術的關鍵需求,研究聚合物在層疊複合過程多場耦合作用下的流變和相變行為,建立膜材多層次結構與宏觀特性間的構效關係,揭示光傳輸調控機製,發展液晶麵板用反射型偏光增亮膜的結構構築與連續成型技術。

  5. 高靈敏微型光譜偏振增強探測器件的材料科學基礎問題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2的下屬代碼)。

  針對傳統光學係統難以在超音速航空發動機精確測量的挑戰,開展超表麵帶隙可調材料的製備過程及跨尺度物性理論研究,揭示光譜響應強度和弛豫時間雙重信號的重構成像機製,闡明材料帶隙調控與超表麵局域響應和宏觀性能的內在關聯,研製可探測超音速燃氣條件下的材料光譜特性的低功耗、高靈敏的微型光譜偏振原型器件。

  6. 新能源領域退役高分子部件高值高效回收利用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13的下屬代碼)。

  針對風電、光伏、鋰電等新能源領域退役高分子部件資源化利用的國家重大需求和關鍵難題,設計固相剪切碾磨高分子回收新裝備,發展力化學微納分散、複合、活化加工理論,建立混雜型、交聯型廢棄高分子材料高值高效物理回收再製造先進技術,製備高性能再生功能材料和製品。

  7. 特高壓換流變壓器用絕緣介質材料的防火設計與火險預警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13的下屬代碼)。

  針對特高壓換流變壓器中絕緣介質材料易燃導致火災事故的難題,研究特高壓工況下絕緣介質材料的熱解/燃燒致災機理,設計製備高燃點絕緣介質材料,建立痕量火險特征信號的探測識別方法,揭示防火阻燃與監測預警協同防控機製,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理論依據。

  8. 複雜風切變大擾動下無人機動力內外流耦合機理及控製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6的下屬代碼)。

  針對川藏高原、山地峽穀等獨特地形地貌下的應急救援、物流運輸安全飛行需求,開展大尺度強瞬態風切變下無人機動力內外流耦合機理研究,揭示超強動態畸變下動力係統流動失穩機製、風切變與動力係統非定常響應耦合作用下失速機理,建立強瞬態大擾動下穩定性主動調控方法,解決惡劣環境下飛行動力和升力失效的難題。

  9. 麵向矢量光場調控的高損傷閾值跨尺度超表麵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F05的下屬代碼)。

  麵向高能矢量光場調控中的高閾值光學器件需求,研究基於超表麵的矢量光場多參量聯合調控機製和大麵積跨尺度製備方法,探索光場調控器件損傷閾值增強方法,建立矢量光場和物質相互作用模型,實現大口徑、高效率、高損傷閾值(≥90 J/cm2;10 ns,1064 nm)的超表麵光場調控器件研製和應用驗證。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四川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五、電子信息領域

  (一)圍繞安徽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深空探測、低空技術、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智能規劃等領域發展需求及急需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深空星表通感一體化網絡理論與關鍵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1的下屬代碼)。

  針對國際月球科研站等深空探測重大工程星表複雜通信需求,研究深空星表通感一體化網絡係統性能邊界理論、信道建模與定製化網絡架構設計、多節點資源高效調度等技術,為高質量深空星表通信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

  2. 醫學知識與生理數據雙驅動的圍術期風險預測和智能決策理論與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6的下屬代碼)。

  研究基於大模型的醫學知識挖掘方法和深度解析與理解技術;融合腦血流、動脈血壓、氧代謝等多模多維高頻生理時序數據,構建不良事件識別預警模型;研究穩健應對風險的專家推理技術,揭示手術、麻醉及患者病情之間複雜作用機製,實現圍術期情境自適應的輔助決策。

  3. 檢索增強的情境感知智能交互理論與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2的下屬代碼)。

  研究麵向智能交互的情境認知基礎理論,研究多語言文本知識通用表征、可學習高維向量索引、檢索增強的複雜情境建模技術,構建人機協同的可信交互決策引擎,並在智能座艙等典型交互場景上開展應用驗證。

  4. 麵向惡劣成像環境的魯棒視覺智能感知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6的下屬代碼)。

  針對當前視覺感知係統在惡劣成像環境下工作時存在的環境適應能力弱、性能穩定性低等瓶頸問題,研究低質量數據、多模態內容、小樣本學習等條件下的強魯棒視覺表征、多模態信息融合、自適應模型學習方法,建立具有穩健感知、持續學習、快速遷移等能力的新型視覺計算模型,開展應用驗證,為自主無人係統魯棒視覺智能感知提供技術支撐。

  5. 開放場景下魯棒唇語識別理論與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F06的下屬代碼)。

  針對現有唇語識別算法在開放場景下識別魯棒性較差的問題,研究不同視角視頻與發音文字之間的對應關係,探索不同發音習慣和視覺特征之間的內在關聯,構建未注冊說話人的唇語識別處理策略,在公共安防等領域開展應用驗證。

  6. 低空智聯網全域數據安全管控關鍵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2的下屬代碼)。

  針對低空智聯網中數據泄露、濫用等安全問題,研究大規模高動態智能係統分布式信任構建、數據流轉防護、數據協同驗證等關鍵技術,實現分布式高可信低空智聯網全域數據安全管控,構建低空無人機數據安全管理與服務平台,開展典型場景的應用驗證,為低空智聯網數據安全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7. 核聚變裝置高約束長脈衝運行狀態智能計算理論與關鍵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6的下屬代碼)。

  麵向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高約束長脈衝運行,研究容器內壁燃料粒子再循環二維實時監測、小幅邊界局域模識別與行為特征分析、等離子體芯部約束性能優化等理論與算法,搭建適用於聚變裝置高約束長脈衝運行的“壁-邊-芯”協同計算與優化大模型,並在典型設備上進行應用驗證。

  8. 基於大模型的智能反欺詐關鍵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6的下屬代碼)。

  針對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網絡欺詐隱蔽化、複雜化帶來的嚴峻安全威脅,研究多通道穩健的欺詐語音理解、長周期可靠的欺詐視頻檢測、自主可演化的跨模態欺詐行為預警等關鍵技術,實現基於大模型的智能反欺詐,在主流網絡平台的典型反欺詐場景開展應用驗證。

  9. 生成式數據驅動的移動源汙碳減排關鍵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3的下屬代碼)。

  針對城市移動源排放量大麵廣難監測、流動時變難分析等問題,研究生成式數據驅動的交通排放係統動力學建模和分析方法,探索移動源汙碳排放的協同效應和演化機理,優化交通路網汙碳協同減排策略和實施路徑,為區域低碳交通體係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10. 複合陶瓷射頻微係統封裝集成跨尺度多辛建模與多物理場耦合機理(申請代碼1選擇F01的下屬代碼)。

  針對高導熱複合陶瓷異構射頻微係統封裝集成,信號自激、串擾和力熱變形等難題,研究多物理場耦合機理、跨尺度多辛建模、“芯片-載體-封裝”全鏈路特性表征等理論方法,解析複合陶瓷封裝射頻微係統材料體係與工藝集成機製,為空天信息等領域的高功率密度複合陶瓷射頻微係統產業化提供技術支撐。

  11. 大規模星群分布式智能任務規劃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F03的下屬代碼)。

  針對大規模遙感星群規模大、協同模式多、通信間歇多變等複雜性特征,揭示大規模遙感星群的行為模式與能力湧現機理,研究基於信任模型的資源協同管理、多主體群體智能決策、數據驅動的分布式任務調度等方法與技術,實現典型場景的應用驗證。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安徽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二)立足四川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需求,圍繞芯片設計、智能機器人、智慧傳感器等方麵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集成項目

  集成項目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為 1000 萬元/項,研究方向:

  1. 平麵光學成像關鍵技術及驗證(申請代碼1選擇F05的下屬代碼)。

  圍繞平麵光學成像麵臨的理論和技術挑戰,研究平麵亞波長結構與光波的微觀相互作用規律,突破物理-數據聯合驅動智能逆向設計、大口徑平麵光學器件製備等關鍵技術,構建多維融合平麵光學成像器件和超衍射成像係統,最大口徑≥500mm、衍射效率≥90%、波前差優於λ/10,並完成應用驗證,推動平麵光學在衛星遙感、防災減災、空間探索等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研究內容包括:

  (1)亞波長結構光場調控機理及其物理極限

  研究亞波長結構與電磁波相互作用的微觀動力學過程,研究其對振幅、相位、偏振、光譜等電磁參量的調控機理,建立亞波長結構多參量調控模型,研究成像帶寬、效率、視場、分辨率等性能指標的物理極限問題,建立新的像差校正機製。

  (2)跨尺度光場調控器件智能優化設計方法

  建立跨尺度亞波長結構成像器件的正、逆向設計方法,實現亞波長結構光強成像、多波長/光譜成像、偏振成像和多功能成像器件一體化設計;研究基於物理-數據聯合驅動的智能優化設計方法和技術,實現跨尺度光場調控器件的智能優化設計。

  (3)大口徑高效率平麵透鏡製備工藝

  研究激光指向穩定、功率穩定、色散補償等技術,突破大口徑複雜矢量場的長時穩定技術,抑製曝光場的熱漂移、波長漂移等不利因素;研究複雜矢量偏振曝光場產生方法,優化設計基於矢量超構表麵模板的投影放大曝光光路;研究適用於大口徑望遠成像的平麵透鏡的加工工藝。

  (4)平麵光學超衍射成像和多維探測係統及驗證

  研究矢量光場抗湍流、輕量化平麵光學成像係統設計、陣列化係統控製及快速圖像重建算法;研究時空多維複用非視域成像技術,突破高速大視場激光掃描技術;研製新體製平麵光學超衍射成像、偏振和多光譜成像、超快激光三維成像等光學成像係統,並開展應用驗證。

  本集成項目的申請應同時包括上述4個研究內容,緊密圍繞項目主題“平麵光學成像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開展深入和係統研究,預期成果應包含原理、方法、專利和示範應用等。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基於新型計算範式的柔性通信基帶芯片設計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F01的下屬代碼)。

  針對通信係統對硬件高處理速率、低處理功耗的要求,開展基於新型計算範式的柔性無線基帶信號處理芯片設計方法研究。研究基帶信號處理算法和軟硬件深度融合機製,實現基帶芯片應用場景的自適應;研究基帶芯片動態可重構方法,突破工藝受限下的基帶芯片能耗及性能瓶頸。

  2. 智能機器人人機情感自然交互語義理解與內容生成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2的下屬代碼)。

  針對大模型支撐下智能機器人個體交互能力階躍式增長帶來的情感自然交互問題,探索人機情感交互動力學理論,研究高效能多模態自然交互數據獲取與計算、跨場景交互語義理解與多維度情感內容生成等技術,形成人機情感自然交互環路。

  3. “腦-音樂-器官”閉環調控的理論與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3的下屬代碼)。

  基於腦-器交互框架,研究 “音樂-腦”交互、“音樂-器官”交互、 “腦-器官”交互;探索這三類交互的協同效應及其在幹預退行性腦疾病中的起效機製;研究融合“腦-音樂-器官”的閉環調控技術,為音樂對聽覺、觸覺、大腦的影響關係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4. 電網高可靠實時監測的共生無線通信理論與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1的下屬代碼)。

  針對電網實時監測中通信設備功耗高、可靠性低等問題,開展共生無線通信理論與技術研究。研究電網監測的共生無線通信架構,研究低功耗、高可靠的無線通信傳輸理論及大規模接入機製,實現電網係統運行參數高可靠實時監測。

  5. 超快智能薄膜氫氣傳感器響應機製與關鍵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1的下屬代碼)。

  針對複雜應用場景下氫氣傳感器快響應、高靈敏、高穩定等需求,研究薄膜生長調控、傳感結構設計製備和多參數協同的智能算法等關鍵技術,探索超快響應機製,為快速檢測泄漏等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6. 互聯網低資源場景下事件抽取與關聯分析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F06的下屬代碼)。

  針對互聯網事件要素提取能力不足、事件關聯線索挖掘困難、模型泛化性不足等問題,研究低資源條件下的魯棒事件要素提取、跨語言事件抽取、多尺度事件關聯分析等技術,構建事件分析原型係統,提高互聯網低資源場景下新聞事件抽取和關聯分析的精度和效率。

  7. 基於鎖相載流子輻射成像技術的高效率鈣鈦礦光伏組件穩定性增強機理(申請代碼1選擇F05的下屬代碼)。

  針對大麵積鈣鈦礦光伏組件中載流子輸運特性快速成像表征的問題,探索鎖相載流子輻射圖像信號與鈣鈦礦光伏組件內載流子輸運與複合非線性動力學過程的關聯性,建立非平衡載流子輸運在鈣鈦礦材料/組件空間分布的定量成像方法,揭示其核心參數及光伏組件效率隨時間衰減物理機製,研究高效率鈣鈦礦光伏組件穩定性提升方法。

  8. 多維融合光梳頻率合成和精密計量關鍵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5的下屬代碼)。

  針對光子時頻產生、傳遞和分析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跨波段、跨重頻光梳激發和控製機理,多結構、跨尺度光梳器件組合係統,以及光學頻率中繼合成、一體鎖定和精密測量技術,在聚變脈衝同步、微納形變測距、光聲氣相分析等關鍵應用中完成≥3項係統驗證。

  9. 麵向腦卒中偏癱患者誘導訓練的人體軀幹-康複機器人運動學習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F03的下屬代碼)。

  針對腦卒中患者軀幹康複訓練需求,探索腦卒中神經重塑與運動功能恢複機理,研究人機協作框架、人體軀幹-康複機器人剛柔混合係統建模、多模人機交互與反饋、軀幹姿勢與運動模式的自適應等關鍵技術,為康複機器人研發與應用提供重要理論與技術支撐。

  10. 脆性冷凍植物細胞微波破壁機理與關鍵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1的下屬代碼)。

  針對藥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細胞微波破壁機理不清與熱敏有效成分損失等問題,研究脆性冷凍植物細胞微波破壁方法,建立高價值藥用植物複介電常數數據庫,研究電磁-熱-應力相互作用的植物細胞微波破壁機理,研製藥用植物微波破壁實驗係統。

  11. 先驗知識缺乏情況下未知網絡威脅適應性免疫的理論與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F02的下屬代碼)。

  圍繞網絡空間未知威脅防禦的重大需求,研究未知網絡威脅防禦的免疫推演策略,突破網絡攻擊先驗知識缺乏情況下未知威脅免疫識別、免疫表征以及免疫控製等關鍵技術,形成先驗知識缺乏情況下未知網絡威脅的防禦能力,為網絡空間未知威脅對抗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12. 消化道內窺鏡智能輔診理論及成像關鍵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6的下屬代碼)。

  針對不同設備、光照條件以及消化道情況多樣性導致影像數據差異大等問題,設計多視角寬視場成像的照明結構並研究多視角融合機製,研究麵向消化道內窺鏡影像的實時質量控製關鍵技術,構建麵向多源未知分布的可泛化消化道智能輔診模型,在消化道內窺鏡智能可視化輔助診療進行驗證。

  13. 麵向智能視覺的超高清視頻聯合信息編碼及傳輸優化 (申請代碼1選擇F02的下屬代碼)。

  針對超高清視頻存儲和傳輸中海量數據與有限資源的不匹配問題,研究基於視覺任務模型的機器視覺特征提取方法,研究視頻內容與特征信息聯合編碼及傳輸方法,優化數據壓縮性能和傳輸資源分配效率,研究跨層傳輸資源優化分配方法,在超高清視頻領域開展驗證,為人眼視覺和機器視覺的高質量數據供給提供技術支撐。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四川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六、人口與健康領域

  (一)圍繞安徽在人口健康等領域的發展需求,在腫瘤微環境、女性生育力保存、呼吸係統感染病原菌、抑鬱症改良電痙攣治療、生殖健康等方麵,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基於腫瘤微環境關鍵特征成像的非小細胞肺癌質子調控機製及放射免疫分型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安徽肺癌高發現狀,利用質子放療更具免疫保護和協同作用的優勢,建立和優化靶向非小細胞肺癌微環境關鍵特征成纖維細胞、血管和免疫細胞的PET功能成像技術,探究質子調控腫瘤微環境關鍵靶點的動態變化規律,建立質子放射免疫分型,並通過算法補償探索在線MR實時引導質子自適應治療。

  2. 協同抑冰對卵巢組織低溫損傷和移植後微環境修複的作用機製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4或H28的下屬代碼)。

  針對女性生育力保存的迫切需求,圍繞卵巢組織低溫損傷開展研究,揭示卵巢組織凍融過程的多物理場演變規律,篩選低溫損傷的早期危險因素,探索動態幹預策略,優化卵巢組織低溫保存方案,闡明協同抑冰對移植後卵巢微環境修複的影響和作用機製。

  3. 安徽地區呼吸係統感染病原菌的關鍵耐藥基因挖掘及調控機製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1的下屬代碼)。

  針對安徽地區耐藥菌引起的呼吸係統感染發病率逐年升高且治療棘手的難題,在原有菌株庫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該地區呼吸係統耐藥菌株庫和基因組數據庫,在原有HuiNet監測網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該地區細菌耐藥監測和查詢係統,開展耐藥菌傳播規律研究,闡明關鍵耐藥基因並揭示其調控機製,為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及耐藥菌感染治療新策略的製定提供依據。

  4. 抑鬱症改良電痙攣治療的療效、記憶損傷機製及模式優化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0的下屬代碼)。

  針對抑鬱症改良電痙攣(MECT)治療機製不明、認知損傷等問題,基於臨床隊列和動物模型,從突觸亞結構與神經環路、神經影像與認知心理等多層次解析MECT療效和記憶損傷機製;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探索序貫治療新模式、研發序貫治療新設備。

  5. RNA表觀遺傳調控胃癌/肝癌腫瘤微環境重塑的作用機製及幹預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聚焦胃癌/肝癌發生發展過程中RNA表觀遺傳調控腫瘤與微環境免疫細胞相互作用的關鍵機製,利用動物模型和人源類器官模型,結合臨床大樣本與多組學研究,闡明RNA表觀遺傳調控染色質重塑、RNA剪接、DNA損傷修複等細胞核內事件重塑腫瘤微環境的作用機製,發現靶向關鍵RNA表觀調控的小分子化合物,並采用幹預研究,為臨床診治提供新策略。

  6. 親代環境暴露對子代生殖健康的損害作用及其機製(申請代碼1選擇H30的下屬代碼)。

  針對不孕不育症等常見生殖健康損害的環境因素和發育起源機製不清的問題,篩選影響安徽地區人群生殖健康的關鍵環境汙染物,構建親代環境暴露所致子代生殖損害的動物模型,解析親代環境暴露對子代不同發育階段生殖健康的損害作用、跨代效應及其表觀遺傳調控機製,為製定不孕不育症及相關生殖健康損害的早期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安徽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二)立足四川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需求,圍繞智慧醫療、地方病防治、特色中醫藥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麵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川產道地藥材附子配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增效解毒機製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32的下屬代碼)。

  針對著名川產道地藥材附子毒性反應強烈、臨床配伍治療RA和BPH療效確切,而配伍增效解毒機製不明的問題,開展附子配伍治療RA和BPH的物質基礎、作用機製和增效解毒原理研究,闡明附子配伍治療RA和BPH的生物學機製,揭示附子配伍治療RA和BPH“性效毒”的科學內涵,為川產道地藥材臨床科學合理應用提供示範。

  2. 涼血止血類中藥動態調控血小板生成穩態的幹預作用與分子機製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32的下屬代碼)。

  基於血小板生成穩態策略,研究涼血止血類中藥促進血小板生成與防止過度產生的動態調控作用,挖掘其正負調節的物質基礎,揭示幹預血小板生成穩態的分子機製,解讀涼血止血類中藥調控血小板穩態的科學內涵,闡釋中醫藥在血小板穩態失衡疾病治療中的特色及優勢,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創新。

  3. 多發性硬化一線口服藥物和腸道微生物相互作用誘導耐藥的機製、臨床預警模型和逆轉耐藥策略(申請代碼1選擇H09的下屬代碼)。

  麵對四川地區多發性硬化高發的現狀,針對控製複發的一線口服藥物耐藥率高的問題,通過建立並分析藥物耐藥和藥物敏感的臨床隊列特征,結合相應動物模型和高通量測序技術,闡明一線口服藥物耐藥、及其與腸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關鍵分子機製,篩選或設計針對耐藥新靶標的候選藥物,並構建臨床預警模型。

  4. 顱骨發育異常的RNA修飾調控(申請代碼1選擇H15的下屬代碼)。

  聚焦tRNA修飾相關基因突變導致的顱骨發育異常,建立基因修飾小鼠模型,綜合利用單細胞測序和譜係示蹤等技術解析tRNA修飾異常對顱神經脊細胞命運轉歸的影響,闡明分子機製,探索幹預新策略,為顱骨發育異常相關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5. 衰老免疫微環境調控口腔潛在惡性疾患發生發展的機製及靶向幹預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5的下屬代碼)。

  針對老年人群口腔潛在惡性疾患發生發展機製不明的問題,基於臨床大樣本數據庫,研究口腔免疫微環境衰老性重塑的多維特征、演變規律、調控機製及其在疾病轉歸中的作用,重點關注口腔黏膜上皮與免疫微環境細胞群體交互對話、衰老代謝、免疫應答調控及分子靶標,為老年口腔潛在惡性疾患的機製研究及有效防治提供新策略。

  6. 骨質疏鬆與動脈粥樣硬化關聯的證據、力學調控機製及幹預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A10的下屬代碼)。

  麵向骨質疏鬆與動脈粥樣硬化之間關聯性問題,通過采集臨床病例樣本結合構建動物疾病模型,篩選並驗證細胞外囊泡等生物載體;研究力學因素對生物載體生成、轉移和募集等變化規律,探究力學作用下骨質疏鬆來源的生物載體對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分子機製;篩選動脈粥樣硬化治療的潛在靶點,發展有針對性的靶向治療和幹預策略。

  7. 組蛋白修飾在急性腎損傷發生發展中的表觀遺傳機製和幹預策略(申請代碼1選擇H05的下屬代碼)。

  研究代謝驅動的組蛋白乙酰化和巴豆酰化等修飾在急性腎損傷發生發展中的表觀遺傳學機製,挖掘潛在的藥物靶點並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化合物,為疾病防治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和幹預策略。

  8. 亞單位疫苗和病毒載體疫苗新型遞送係統的構建及其免疫增效機製的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34的下屬代碼)。

  麵向提高免疫應答的質量、廣譜性和持久性,及降低疫苗劑量和副作用的需求,針對亞單位疫苗和病毒載體疫苗,基於注射用藥用輔料,構建安全高效的抗原和佐劑共遞送係統,並揭示抗原和佐劑的體內時空分布特征及時序釋放與免疫效應間的一般規律,為疫苗遞送係統的優化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9. 肝髒分泌因子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作用及機製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7的下屬代碼)。

  結合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在四川地區的流行特點,篩選並鑒定新的肝髒分泌因子,明確這些新分泌因子在代謝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機製,探索治療新靶點。

  10. 炎症微環境中正畸應力介導中性粒細胞功能類型轉換調控牙周穩態的機製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5的下屬代碼)。

  聚焦錯畸形合並牙周炎患者矯治力施治不精準、局部炎症控製不理想的難題,研究炎症微環境中正畸應力介導中性粒細胞功能類型轉換調控牙周穩態的分子機製,構建搭載靶向中性粒細胞的核苷、金屬仿酶等活性分子的正畸用聚氨酯膜片,為揭示炎症微環境中應力調控牙周穩態的關鍵機製並製定有效的幹預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11. 肺癌選擇性腦轉移的機製及幹預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肺癌腦轉移嚴重影響預後且機製不明的關鍵問題,利用肺癌原發-腦轉移配對新鮮樣本,構建同一病人來源的配對肺癌細胞係和小鼠肺癌自發腦轉移模型,采用單細胞測序、空間組學等技術闡明肺癌腦轉移的分子及微環境特征,揭示肺癌器官特異性腦轉移的新機製;對關鍵靶點進行幹預研究,為肺癌腦轉移提供新的防治策略。

  12. 四川盆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濕熱證的生物學基礎與精準診療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31的下屬代碼)。

  針對四川盆地濕熱特征,以四川地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為研究對象,結合臨床和基礎研究,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和多組學研究技術,開展該病濕熱證的生物學基礎與精準診療研究,為病證結合個體化診療評價新模式提供科學依據。

  13. 基於多組學的NK/T細胞淋巴瘤演進機製和精準診療策略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8的下屬代碼)。

  聚焦NK/T細胞淋巴瘤個體化診療需求及轉化研究難點,通過多組學技術整合基因突變、轉錄調控、代謝重塑等特征,全麵解析NK/T淋巴瘤演進機製;建立精準分期係統;發現新型治療靶點,構建預測預後和療效的生物標記評價體係,指導精準治療。

  14. 腦卒中後神經遞質循環調控機製(申請代碼1選擇H09的下屬代碼)。

  針對腦卒中高死殘率現狀及醫療需求,以挖掘腦卒中神經遞質循環特征為導向,利用核素探針、腦成像及電化學傳導等手段,還原卒中後神經遞質循環信號網絡,結合類腦器官平台,從神經信號傳導角度闡明腦卒中後繼發性損傷與修複特征的關鍵機製。

  15. 新型RNA-蛋白複合機器在食管鱗癌惡性進展中的作用機製及靶向幹預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18的下屬代碼)。

  針對食管鱗癌缺乏靶向治療手段的問題,以發現新靶標為導向,係統繪製RNA全景圖譜,挖掘驅動食管鱗癌惡性進展的新型RNA分子,解析RNA-蛋白質複合機器在基因轉錄、轉錄後或翻譯後等層麵調控食管鱗癌惡性進展的作用機製,提供靶向幹預新策略。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四川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七、申請要求

  (一)申請人條件。

  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 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或者其他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曆;

  2.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托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二)限項申請規定。

  執行《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申請規定”中限項申請規定的相關要求。

八、申請注意事項

  申請人應當認真閱讀並執行本項目指南、《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和《關於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結題等有關事項的通告》中相關要求。

  1. 本聯合基金項目采取無紙化申請。申請書提交時間為2024年5月15日至5月18日16時。

  2. 本聯合基金麵向全國,公平競爭。對於合作研究項目,應當在申請書中明確合作各方的合作內容、主要分工等。集成項目合作研究單位的數量不得超過4個(依托單位+合作單位1+合作單位2+合作單位3+合作單位4),資助期限為4年;重點支持項目合作研究單位的數量不得超過2個(依托單位+合作單位1+合作單位2),資助期限為4年。

  3. 申請人同年隻能申請1項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

  4. 申請人登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絡信息係統(簡稱信息係統),采用在線方式撰寫申請書。沒有信息係統賬號的申請人請向依托單位基金管理聯係人申請開戶。

  5. 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聯合基金項目”,亞類說明選擇“集成項目”或“重點支持項目”,“附注說明”選擇“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申請代碼 1”應按照本聯合基金項目指南要求選擇,“申請代碼 2”根據項目研究領域自主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領域信息”根據項目研究領域選擇相應的領域名稱,如“生物與農業領域”;“主要研究方向”根據項目研究方向選擇相應的方向名稱,如“1.大豆耐高溫遺傳基礎解析及新種質創製”,研究期限應填寫“2025年1月1日-2028年12月31日”。

  6. 申請項目應當符合本項目指南的資助範圍與要求。申請人按照項目申請書的撰寫提綱撰寫申請書。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聯合基金項目相關的國家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係。

  7. 資助項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發表論文、專著、研究報告、軟件、專利、獲獎及成果報道等,應當注明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資助和項目批準號或做有關說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安徽、四川等省份共同促進項目數據共享和研究成果在當地推廣和應用。

  聯係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與政策局

  聯係人:李誌蘭 劉 權

  電 話:010-62329897,62326872

  安徽省科學技術廳

  聯係人:王積成 胡 光

  電 話:0551-62659625,62610365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

  聯係人:成 瑤 裴偉征

  電 話:028-86671925,86662826

、學校項目受理

請有意向申請的科研人員提前與科技處聯係,電話0532-86981837,郵箱20130089@upc.edu.cn


科技處、重大項目辦公室

2024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