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天府巍峨,盆地廣闊;液態化蛟龍,氣態化飛虎;石油滾滾,龍為人類孫勇;瑞氣騰騰,虎為社會立功……”“能源報國·能源強國”博士團團員從一首降龍伏虎賦看到川油人數十載的奮鬥,從川中、紅村石油會戰,到實現“一切為了70億”夙願;從川氣出川到建成千萬噸級油氣田;從“以油為主”到“油氣並舉”再到“以氣為主”的求實之路。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之際,為了繼承和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並更好的落實“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這一主題要求,“能源報國·能源強國”博士團再次啟程。7月1日至4日,必威app精装版客服 “能源報國·能源強國”西南博士團,在學院副院長黃維安、楊永飛教授的帶領下,包括王子振教授、劉敬平教授等一行26人先後前往西南油氣田分公司頁岩氣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院、勘探開發研究院、川慶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質勘探開發研究院、國際工程公司、鑽井液技術服務公司等地開展實踐交流活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解曉燕作為隨行思政教師,將思政課堂融入到實踐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博士團成員堅定不移的踐行“能源報國·能源強國”的初心和使命。
西南博士團在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合影留念
獻智獻力,為祖國能源事業加油
“通過參觀西南油氣分公司的一係列先進裝備與技術,我深切感受到了科技創新在油氣田開發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企業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麵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參觀過西南油氣分公司頁岩氣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院、勘探開發研究院以後,博士團成員劉承庚說道。博士團成員結合生產需求,堅定了以自主創新為祖國獻石油的決心。
7月1日,博士團前往西南油氣分公司頁岩氣研究院進行交流,雙方就氫氣儲能、二氧化碳封存等新興發展方向進行交流,隨後博士團全員參觀了解頁岩氣研究院發展曆程與技術前沿,認識到自主研發對於公司乃至行業發展的重要性。唯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破解難題、引領發展。
7月2日,博士團先後前往西南油氣分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勘探開發研究院參觀行業前沿技術與裝備,了解到工程技術研究院擁有一係列井下工具和精細控壓壓力平衡法固井等領先世界的裝備與技術。通過對實驗室的參觀和與工程師的深入交流,博士團成員更加堅信創新才是發展的不竭動力,也立誌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創新力量。
學院副院長黃維安表示,西南油氣田成立以來不斷發展、壯大,正式因為其對自主創新的執著追求,數十載的創新研究,掌握近百項發明專利與創新技術,助力國家西南地區油氣發展,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西南博士團參觀西南油氣田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增產技術實驗室










深入一線,將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有機融合
7月3日至4日,博士團前往川慶鑽探工程有限公司鑽井液技術服務公司、國際工程公司參觀交流。鑽井液技術服務公司向博士團介紹了其公司發展曆史、業務範圍與先進技術產品等。在交流座談會中,博士團就油田現場實踐與實驗室科研與企業展開交流。公司負責人冉啟華表示:“生產一線的工作經曆是十分重要的,隻有對現場生產工作有足夠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將科研內容與現場實際結合,更好的做好產研融合發展。”
在與國際工程公司的交流中,公司向博士團成員介紹了其國際業務的發展模式與業務內容,同時向博士團成員介紹國外工作環境、工作模式等。在交流中,國際公司負責人王建章向博士團介紹了“科研現場二八分的原則”,強調了現場工作經驗對於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現場生產應該與科研項目深度結合。
7月4日下午,博士團與川慶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質勘探開發研究院進行座談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校校友徐超講述其在深地川科一井的工作經曆,“現場的工作是很辛苦的,要24小時隨時待命,時刻牽掛生產任務、安全管理,隻有在現場工作過才能真切感受石油精神的偉大;理論知識和實際經驗兩條腿並行才能走得長遠,在現場的工作中,我跟著老師傅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生產經驗,這些經驗與理論知識相互碰撞融合,使得我現在處理氣田科研項目時能夠更加因地製宜,貼合實際。”
學院副院長楊永飛勉勵博士團成員要培養“不怕苦、不怕累”的實幹精神,深入生產一線,加快科研成果在油田現場落地,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西南博士團在川慶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質勘探開發研究院合影留念










感受川油精神,涵養能源報國情懷
“頭頂星光,腳踏山河,隻為點燃這神聖之火……”,這一首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的院歌唱出了川油人艱苦奮鬥,奉獻自我的精神。隨團實踐的馬克思主義學院解曉燕為團員們生動地講解了鐵人精神的新時代價值與意蘊,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史,既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創業史,也是一部石油精神文化的傳承史,“鐵人”不僅僅是一個先進人物的代表,更是一麵旗幟,一種力量,凝聚著工人階級的樸素情感,凸顯著中國人堅忍不拔的創業勇氣,展現著一個民族不畏困難的英雄氣概。
習總書記強調:“石油能源建設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就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裏。”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博士團成員了解了行業一線,開拓了國際視野,將會以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投身科研攻關,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為祖國能源事業貢獻屬於石工學子的智慧與力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追求卓越,勇於探索,譜寫新時代石工人為祖國獻石油的新篇章。
“隻有到一線去,才能成長起來。”西南博士團前往川渝地區進行交流學習,不僅加強了校企之間的交流,也讓博士團成員了解了科技創新的緊迫性,學習了行業背後的石油精神,認識到油田現場經驗的重要性。“能源報國,能源強國”的初心使命始終是博士團成員心中的力量源泉。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科教興國戰略中,對於能源領域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學院將牢記使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持續優化構建新時代人才培養體係,不斷培養新時代能源領域創新型人才。
(攝影 楊安 馬昭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