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11月17日,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揭榜掛帥”專項賽落下帷幕,我院“風光熱電融合驅動的陸相頁岩油高效開采與碳埋存協同優化調控方法”項目獲特等獎。
團隊合影
該團隊彙聚一批傑出的學子及優秀教師。袁彬教授作為團隊的指導老師,憑借多年非常規油藏開發經驗,聚焦難點,創新思路,為團隊發展提供關鍵性指導與支持,王文東、徐建春老師也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創新的科研思維,在團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學生團隊的學術成長與科研探索提供堅實的後盾。此外,團隊成員經過前期積累,在非常規油氣藏開發領域形成多項成果。柯燦作為項目負責人,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和會議論文,申請兩項國家發明專利,並多次參與學術會議。曾獲得多項獎學金和榮譽稱號,在SPE任職期間獲得“Student Chapter Excellence Award”卓越分會獎。鄧雨軒作為團隊第二負責人,已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和發明專利,獲得包括省級金獎在內的多項榮譽,現已順利升學攻讀博士學位。其他成員如劉浩宇、田建泉、張洪彬等也都在學術和科研方麵取得了顯著成績,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研究生一等學業獎學金等榮譽,並在各類競賽中屢獲佳績。此外,團隊成員龐聖、李曹潔、張碩、孫昊和賈峰等也都在各自的領域裏展現出了出色的才能和潛力,他們積極參與學術研究和各類比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千帆競發,勇進者勝;百舸爭流,奮楫者先。這是一個有理想有韌勁的團隊,他們共同乘帆出海,用理想信念的星火驅散未來的迷霧,縱然海上波濤洶湧,浪潮翻伏,他們依舊筆繪藍圖,逐夢遠方。
群英薈萃,共赴挑戰
隊伍選題討論
風雨兼程,誌在巔峰。在 “挑戰杯”這一全國性高水平賽事中,我院學子憑借對專業知識的熱愛以及對挑戰的渴望,聚集成多支卓犖不凡的團隊。其中,秉持著“青春築夢 科創報國”的精神參與到有關“頁岩油開采與碳埋存”的賽題。柯燦提到,賽題聚焦頁岩油綠色開采和高效的碳埋存,這與國家雙碳目標緊密相連,同時也符合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需求。團隊成員懷揣著對科研的熱愛和對挑戰的熱情,共同組建這支團隊。
為更全麵了解研究領域,團隊成員們致力於調研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深入挖掘其中的亮點與不足。他們還與國內外專家進行深入交流,獲取寶貴的現場經驗和指導意見。在此過程中,學院的老師們給予了他們重要的指導。老師們憑借深厚的學術底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團隊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寶貴的建議,並幫助他們解決了研究過程中遇到的許多技術難題。通過老師的悉心指導,團隊成員們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研究領域,為項目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終確定“風光熱電融合驅動的陸相頁岩油高效開采與碳埋存協同優化調控方法”項目為研究方向,並製定詳細的研究計劃。柯燦表示,頁岩油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之一,其開采和利用對於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傳統的開采方式能耗高、汙染重。因此,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一種更加綠色、高效、低碳的頁岩油開采方式,為國家的能源事業做出貢獻。
攜手並進,共克時艱
團隊成員共克難關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在技術攻克方麵,就頁岩油綠色開采和高效碳埋存兩大難題,項目團隊通過了解國內外研究現狀以及前沿技術,關注卡脖子問題並對其進行充分調研,將自身見解與國內外專家和指導老師的指導相結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有效保證研究問題的創新性和前沿性、研究成果的可實施性。在賽事準備方麵,他們銳意進取,力爭在專業領域內臻於完美,根據項目發展邏輯和科研邏輯,對團隊進行精準分工,其中鄧宇軒在算法方麵捷報頻傳,尤其在排采算法的耦合上成效凸顯。老師們始終關注著團隊的研究進展,定期與他們進行交流和討論。在團隊麵臨研究難題時,教師們展現出高度耐心和專業能力,為團隊提供至關重要的指導與協助。通過分享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有效推動項目進展。此外,教師們還注重培養團隊成員的積極心態和信念,鼓勵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難關並取得成功。
“我們首先對國內外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現狀進行了充分的調研,了解了一些前沿技術和存在的局限性。”團隊負責人柯燦表示。他們攜信念往油田現場實地調研,不以萬裏為圓,不以日月為期。團隊中每個人都甘於奉獻,共創賽事佳績。在長達數月的競賽過程中,團隊成員始終保持著高效的溝通與協作。他們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同時又注重相互之間的協調和配合。每當遇到關鍵性問題,他們都會及時深入交流,共同商討解決方案。這種緊密的團隊協作模式以及老師們的悉心指導,為團隊在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奠定堅實的基礎。
指導老師賽前指導
談及在競賽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時,團隊成員鄧雨軒感慨道:“這個過程確實很痛苦,需要不斷地逼自己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但是,每當看到我們的成果和進步時,都會感到無比的滿足和自豪。”
滿載而歸,步履不停
深鑽博采,厚積薄發。在競賽結束後,團隊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評委和專家的高度認可。團隊成員表示,他們將繼續深化研究,不斷完善和優化成果,爭取早日將其應用到實際生產中,為國家的能源事業做出貢獻。除了在技術層麵的收獲,團隊成員還表示,此次競賽對他們的個人成長和職業規劃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通過參加競賽,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抗壓能力和科研邏輯能力,還結交了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和合作夥伴。未來,他們將繼續保持對科研的熱愛和追求,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和知識麵,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能源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團隊頒獎現場
作為必威app精装版客服 學生,柯燦提到:“在國家能源戰略轉型政策背景下,院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卓越的平台,學生在非常規油氣與新能源開發利用方麵大有可為。” 團隊成員深知我國能源結構、能源依存度等現狀,致力於將個人職業規劃與國家能源需求緊密結合,學以致用,放眼未來,將團隊的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寫在油田一線上,與國家脈搏同頻共振。
青春之時,恰似繁花含苞待放,滿是無限希望與可能。他們深耕夢想的土壤,著力於研究二氧化碳的驅油埋存、頁岩油高效開采等問題,采取實際步驟與措施,不斷迭代更新應用,乘勢而上創競賽佳績,膺續奮鬥譜能源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