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近日,中國石油學會公布《關於授予2025年度中國石油學會會士的決定》,授予戴彩麗教授、孫寶江教授等20名優秀專家“中國石油學會會士”稱號。這是繼郝芳院士、姚軍教授當選2023年度(首屆)中國石油學會會士以來,我校再次獲此榮譽稱號。
中國石油學會會士是中國石油學會會員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旨在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激勵廣大石油石化科技工作者以當選會士為榜樣,麵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推動我國石油石化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戴彩麗,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青島市副主委、山東省政協委員,國家重點人才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人才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獲全國創優爭先獎狀、孫越崎能源大獎、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中國青年科技獎等。長期從事油氣田提高采收率與油田化學領域教學科研工作,建立了充分調控與有限度驅油結合的優勢通道調控理論,攻克深層苛刻條件凍膠分散體控水增油材料和工藝,研發了非常規油氣壓裂-增能-排驅一體化壓裂液技術,解決了常規中淺層、深層油田可持續挖潛和非常規低品位儲量效益開發重大技術難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山東省等政府類一等獎5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一等獎3項。
孫寶江,國家重點人才計劃特聘教授、全國模範教師、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獲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亞太區鑽井工程技術獎、傑出會員獎、傑出工程師獎等。長期從事井控技術、海洋油氣工程和多相流理論及應用等方向的教學科研工作,針對我國南海深水油氣地層鑽井井筒壓力安全控製困難的技術難題,創新了多組分多相變井筒多相流理論,發明了海洋深水油氣鑽探井控關鍵技術與裝備,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強力支撐了我國首個深水自營油氣田陵水17-2的商業化開發,為我國深水油氣安全高效勘探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撐。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科技獎19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等教學成果獎6項。
中國石油學會會士每兩年提名、評定一次。本次評定工作根據《中國石油學會會士條例》《中國石油學會會士評選工作實施辦法》,經中國石油學會會士,各分支機構、地方學會、單位會員遴選提名,會士評選委員會評選,中國石油學會第十屆常務理事會第七次會議審定並公示,最終確定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