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與工作經曆 1997.9-2001.7,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士; 2001.9-2004.7,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氣田開發工程碩士; 2004.9-2007.7,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氣田開發工程博士
◎研究方向 地質力學、岩石力學,三維地應力精細描述,智能井壁穩定性分析,頁岩儲層井眼質量分析,調整井井壁穩定性分析、精細岩樣製作等。
◎主講課程 《鑽井工程》、《岩石力學》(中英文及全英語)、《石油工程概論》
◎承擔科研課題 1. 水合物層取樣風險評價方法研究/在研,國家重大專項,70萬。 2. 大位移井井壁穩定及考慮井身質量的摩阻扭矩預測技術/在研,國家863,98萬。 3. 井身結構及井眼軌道優化設計技術研究/結題,國家重大專項,28萬。 4. 特殊岩性井壁穩定及優快鑽井技術研究/結題,國家重大專項,138萬。 5. 低豐度低滲油藏爆炸壓裂新技術/結題,國家863項目,100萬。 6. 深水井壁穩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結題,國家863項目,38萬。 7. 濱海地區沙河街泥岩坍塌周期理論與應用研究/結題,廳局級,大港油田,59萬。 8. 泥岩地層力化耦合機理研究/結題,廳局級,勝利油田,28萬。 9. 溫壓環境下鑽井液當量密度計算方法研究/結題,廳局級,勝利油田。27萬。 10. 小井眼井壁穩定性研究/結題,廳局級,中海油,43萬。 11. 福山油田井壁穩定研究/結題,廳局級,中石油,39萬。 12. 岩石力學實驗研究/結題,廳局級,中海油,43萬。 13. 南堡深層高溫潛山水平井摩阻預測控製與鑽井液技術研究。廳局級,冀東油田,115萬。 14. 東方深層高溫高壓井井壁穩定技術研究,廳局級,中海油,39萬。 15. 儲層特性及保護研究相關參數測試分析實驗,40萬。 16. 壓力控製鑽井井眼穩定性研究,30萬。 17. 灘海大斜度特殊岩性地層安全鑽進技術研究,52萬。 18. 鶯瓊盆地多井約束條件下地層三壓力預測研究,80萬。
◎獲獎情況 1. 岩屑法地層壓力監測三個壓力技術研究/科技成果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校級,2009-12,排名第2 2. 測井資料識別非烴類氣體方法研究/科技成果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校級,2008-12,排名第3 3. 鑽井工程國家精品課 4. 國家級教學團隊
◎論文 1. 王京印等,反循環鑽頭底噴孔軸心距研究, 工程機械43(8),國家級,2012.08 2. 王京印等,泥頁岩膜效率計算新方法,中國石油大學學報31(5),2007.10 3. Wangjingyin,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soft sedimentary rock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EI ,Progress in Civil Engineering,12-70(1),2011.12 4. Wangjingyin,Improved Reservoir by Explosion Technology,EI,Chemical Engin-eering,12-06(1)。2012.06 5. 王京印等,多場耦合作用下泥頁岩地層強度分析,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5(9),2006.09 6. 王京印等,岩屑聲波法地層壓力監測技術研究與應用,中國石油大學學報30(5),2006.10 7. 王京印等,高溫高壓下氣體聲學性質的實驗研究,天然氣工業26(2),2006.02 8. 王京印等,多因素耦合鑽井液密度窗口隨鑽監測技術研究與應用,石油鑽探技術35(6),2007.06 9. 王京印等,高溫酸化膠凝劑YJN-1的研究,油田化學24(2),2007.02 10. 王京印等,多場耦合作用下泥頁岩地層鑽井液安全密度窗口預測,鑽井液與完井液24(6),2007.06 11. 王京印等,利用岩屑測量泥頁岩物理化學參數,石油鑽探技術38(2),2010.02 12. 王京印等,圍壓對井內爆炸壓裂損傷破壞尺度影響的數值模擬研究,石油鑽探技術39(4),2011.04 13. 王京印等,致密泥岩中流體滲流規律研究,水工滲流力學研究與進展,2006.10 14. 張峰,王京印,泥頁岩井壁坍塌周期分析,EI收錄,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07.12(1) 15. 沈海超,王京印,主方向差應變地應力測量方法,統計源,新疆石油地質,2008.42(2) 16. 沈海超,王京印,斷層對地應力場影響的有限元研究,統計源,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7.9(2) 17. 沈海超,王京印,斷層擾動下地應力場三維有限元約束優化反演,EI收錄,岩土力學,2007.10(10) 18. 韓忠英,王京印,裂縫擴展注水技術中的裂縫擴展規律研究,統計源,石油鑽探技術,2011.25(11) 19. 王光磊,王京印,雙壁鑽具導正塊處壓力模型,統計源,金屬礦山,2012.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