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楊安攝影
7月9日-11日,“第二屆國際多孔介質協會中國年會暨第四屆數字岩心分析技術國際研討會”在我校舉行。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6個國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百餘名研究人員參加會議。
本屆年會與研討會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國際多孔介質協會中國分會、中國力學學會滲流力學專業組、中國石油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氣滲流研究中心承辦。大會共舉行27場專題報告,與會人員圍繞孔隙級流動模擬、數字岩心分析技術、多尺度和多物理場問題求解等領域進行了廣泛交流與深入探討,展示了多孔介質相關領域前沿技術和發展方向。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副校長姚軍、國際多孔介質協會(InterPore)前主席Oleg Iliev出席並致開幕詞。姚軍對與會人員的到來表示歡迎,期待會上展示多孔介質滲流最新研究成果,希望會議的召開對我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Oleg Iliev對多孔介質滲流與數字岩心分析的發展現狀和國際多孔介質協會進行簡要介紹。
會議特邀張東曉、Birol Dindoruk、Abbas Firoozabadi、Roland N. Horne四位美國工程院院士進行主題報告。
張東曉院士作題為《機器學習方法在多孔介質滲流中的應用》主題報告,介紹了如何通過機器學習方法、最小絕對收縮和選擇算子(LASSO)來學習地下水流方程和汙染物輸運方程,並將該方法結合數據同化方法,可以有效地識別參數未知的物理過程。
Birol Dindoruk院士作題為《多尺度多孔介質滲流與尺度升級中的挑戰》主題報告,詳細闡述了目前多尺度多孔介質滲流模擬的研究進展,指出多組分多相流動模擬與岩石-流體相互作用是未來多孔介質滲流研究熱點。
“對於常規和增強型地熱儲層,斷層和裂縫是主要的流動通道。”美國工程院Roland N. Horne院士這樣認為。他在題為《裂縫粗糙度對滲透率-應力變化的影響規律》主題報告中指出,經驗模型通常用於計算應力作用下裂縫滲透率的變化。但由於缺乏可用數據和剪切實驗相對困難,可選擇位移不連續邊界元方法與綜合互補(DDM)替代。
Abbas Firoozabadi院士作題為《常規-非常規油氣藏的宏觀數值模擬與分子模擬研究》主題報告。Abbas Firoozabadi院士展示了基於二維和三維非結構網絡的高階數值模擬方法。該方法能夠在任意幾何形狀和裂縫複雜性條件下進行高效和準確的油藏模擬。Abbas Firoozabadi院士同時指出分子吸附模擬中頁岩幹酪根介質模型構建應采用柔性原子模型。
近年來,油氣滲流研究中心已承擔一批國家課題,在國內外知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it., Nano Lett., Int. J. Heat. Mass Transfer, Int. J. Greenh. Gas Con., J. Comput. Phys.,《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和《石油學報》等發表SCI和EI論文200餘篇,提出現代滲流的理論架構,形成了從微納尺度滲流到縫洞大尺度滲流等特色研究方向,豐富和發展了油氣滲流力學理論,在國際油氣滲流領域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力。
(轉自學校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