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工學院學生赴青島即墨拜訪葛村榼子傳承人王承厚

發布時間:2021-05-24瀏覽次數:133

為深入了解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勞動精神,貫徹馬克思主義勞動觀,2021年5月23日,必威app精裝版客服 石工(卓越)1908團支部呂欣峰、苗雨欣等六位支部成員前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即墨古城拜訪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葛村榼子”的傳承人王承厚先生。

在抵達葛村榼子的工作室後,王先生十分熱情地向幾位同學介紹了葛村榼子的傳承故事。“榼子”最早記載於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後經各朝代發展延續至今,尤以即墨葛村榼子最負盛名。榼子也稱“果模”、“糕餅模子”,是一種曾經在我國東北、華北地區被用來製作糕點的模具。2012年葛村榼子被認定為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王承厚自十三歲時便開始學習榼子的製作,在王承厚的工作室裏,陳列著大大小小四十多種製作工具,旁邊則擺放著種類多樣的榼子。從十二生肖到花樣錦鯉,每一種榼子都展現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交流過程中,王先生坦言,“榼子的製作耗時長且收入較低,我中途也曾想過轉行。但是發現自己放不下榼子,就堅持下來。這一幹,就是四十多年。”王承厚初心不改,在方寸之間雕琢精彩人生。他四十多年的初心堅守,造就了如今榼子文化的創新與燦爛。

拜訪結束後,王一鳴同學表示,“以前隻在網絡中對榼子略有聽聞,經過實地探訪後,我發現製作榼子的過程十分不易,心底對王承厚先生這樣的手藝人感到佩服。正是他們的勞動精神,讓中華傳統文化曆經千年依然綻放光彩。”在當今這個更迭迅速的時代,我們要向王承厚先生學習,積極發揚勞動精神,自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青春在不懈的奮鬥中變得絢麗多彩,做一名艱苦奮鬥的時代青年。

王承厚,男,漢族,1963年出生,即墨市龍山街道南葛前街村人。青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葛村榼子》製作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即墨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即墨市民俗文化產業協會理事,即墨市手工業協會副會長。青島民俗博物館、即墨博物館所收藏的榼子展品均為王承厚先生製作。

(石工學院 王一鳴 苗雨欣)

王承厚為學生講解榼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