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魯甸鄉約,和山水同醉。”為進一步深入了解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狀況,探尋生態莊園經濟對鄉村振興的輻射帶動作用,7月31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魯甸行實踐隊一行到達雲南省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茨院田園莊園開展實地調研。
投入3000多萬建設資金的魯甸茨院田園莊園於2016年正式建成,整個園區占地麵積約900畝,在優美自然生態、豐富農業資源、閑適田園休閑環境、獨特鄉土民族文化等的基礎上,集休閑、娛樂、觀光、體驗為一體,將園區分為農業種植采摘區、畜禽自然養殖區、餐飲娛樂休閑體驗區三大部分,主要以農業休閑旅遊帶動園區內餐飲服務業的發展。茨院田園莊園在經營第一年就獲得了不菲業績,接待遊客量達30多萬,此後每年遊客接待量維持在10多萬且呈逐年增加態勢,現在已經建設成為一個以農業為主並融合了一二三產業的較成熟田園綜合體。
古樸氣派的莊園門樓,綠蔭環繞的生態魚池,獨具特色的奇瓜異果,品茗小憩的涼亭長椅,來往談笑的各地遊客……這些是實踐隊員們踏入茨院田園莊園的直觀體驗。在這裏,莊園經理楊發明熱情接待了實踐隊一行。跟隨他的腳步,隊員們來到了果蔬種植和采摘基地。“我們這裏種植了蘋果、桃子、火龍果、西瓜、葡萄、草莓等多種水果,每年八九月份都有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到這裏親身體驗農林采摘之樂。”楊經理介紹道。據悉,這些水果產品除了旅遊消費,還通過與其他公司合作等渠道外銷,獲得大量的經濟收益,莊園每年總產值達800萬左右,對魯甸縣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觀途中,實踐隊員們注意到在葡萄棚區勞作的農民。據楊經理介紹,整個田園莊園現有務工人員101人,其中蔬菜種植人員25人,餐飲76人。在這裏工作的多是當地農民,他們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土地使用權出租給莊園,同時還從事莊園內農業生產活動,藉此獲得土地租金和就業收入。“這種‘農業+生態旅遊’的發展模式為當地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一步步邁向共同富裕,這種發展模式也可為條件相似的其它鄉村提供經驗借鑒。”實踐隊員閔昌榮感慨道。
“但莊園的發展模式也需要根據實際狀況進行動態的調整。”楊經理指向前麵的“田園婚慶宮”說道。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國內旅遊業被迫按下“暫停鍵”。“新冠疫情對我們的經營發展產生了很大衝擊,因為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式,莊園的客流量大大減少,即使是2021年‘後疫情時代’,遊客數量依舊不容樂觀。”針對此種狀況,楊經理向實踐隊員們介紹了莊園未來發展策略的調整轉變,一方麵充分利用莊園內自然環境和場地優勢,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將園區打造成為魯甸最大的婚慶基地;另一方麵則將園區作為企業或政府機關的培訓基地,提供團建活動、特訓野營等用地。除了這兩大方向以外,企業還積極引進經營、管理、營銷、宣傳等各方麵的人才,促進園區經營管理更加規範化。“政府把我們這邊作為‘休閑旅遊基地’,未來規劃在我們周邊建立物流園區、工業園區、扶貧搬遷安置點等,這也使得當地人居住地離就業地更近,上下班更加便捷,田園莊園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茨院田園莊園調研之行對我們來說是一次有趣新奇的體驗,這裏各個園區以及觀光休閑點都充滿著當地的獨特的自然和文化特色。這種農旅結合的發展模式在我國的許多山區同樣具有借鑒價值,這些可供借鑒的點也是我們此行最大的收獲。”實踐隊長張歡在調研結束後深有感觸。
“山不在高,綠色成蔭;水不在深,遊魚成群;和諧自然,人類福音。”茨院鄉的悄然變化,為鄉村農旅等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生動的範例,注入新的活力。規劃建設田園、莊園、果園、工業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促進一三產業融合發展,探索鄉村振興的可借鑒路徑。
(石工學院餘超 文法學院孫暘洋 江穎)
實踐隊於田園莊園合影 吳博軒攝
田園莊園總經理帶領實踐隊員參觀莊園 吳博軒攝
實踐隊員觀察西瓜長勢 吳博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