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工匠精神,深刻認識工匠及工匠精神的重要理論與實踐意義,7月16日,匠魂尋新實踐隊前往昌邑采訪了魯筆製作技藝傳承人--陳元年先生,學習魯筆製作技藝,感受中國非遺文化之美,領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曆史厚重感。
陳元年他是當代著名毛筆工藝大師,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員。他自1964年開始跟隨侯連成先生學習毛筆製作技藝,經過多年的磨練和創新,形成了現在的魯筆工藝。在采訪中,實踐隊員了解到了陳元年先生學習製作毛筆的原因、經曆和阻礙。“到後來,我把之前的毛筆進行創新,創造了魯筆。”他自豪地告訴隊員們。同時他告訴隊員們毫毛的種類極大影響著魯筆的價值與功用,並向隊員們介紹了不同毛頭材質的區別。
陳老還強調,魯筆在傳統上的改進,離不開四德,即“尖”、“圓”、“齊”、“健”。筆毫聚攏成尖以端齊,則較易傳神;筆尖壓平後毫端齊,則運筆力均。健則指筆的彈力充餘,如同春日裏柔韌的柳枝。“頂部為尖,尾部渾圓”,將毛頭與杆作工整相連,這樣才能製作成精美的魯筆。陳老告訴實踐隊員,此四德正對應於人之經曆:尖代表敢當先鋒、圓代表凝心聚力、健代表體現核心、齊代表嚴守標準。這種聯係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物我合一的哲學思想,也為現代人提供了道德實踐的指導原則。
後來,陳老親自向實踐隊員們展示魯筆的製作過程,實踐隊員近距離參觀了魯筆的神韻。陳老的女兒也邀請實踐隊前往成品展覽室。各色魯筆齊齊排列,靜訴著魯筆傳統文化之美,實踐隊員也得以近距離感受魯筆的精良與審美品位。
對於魯筆的製作,陳老飽含激情。他表示,魯筆的製作不僅僅是一門工藝,它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先生幾十年的堅持不僅保護了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構建起了傳統與現在年輕一代的橋梁。當提及魯筆非遺保護現狀時,先生表示政府正在努力推動文化的宣傳與產出,相信在不遠的未來,經曆一代代的傳承,魯筆能夠成為一個明星文化走出山東。
現在的魯筆的宣傳正處於發展期。在陳老看來,作為當地的重要文化名片,魯筆的製作技藝應當得到更為完整的保護與開發,讓魯筆與中國書法文化一同發揚光大。而青年人,作為傳承的接棒人,應積極了解此類文化之寶,參加非遺實踐。在如今信息化如此發達的現在,推動非遺與現代生活結合,讓魯筆煥發新的生機。(作者:劉昊宸 攝影:呂錦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