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城風韻,悟非遺精髓 ——“薈聚山河”實踐隊周村行

發布時間:2024-08-26瀏覽次數:10

為進一步了解古城文化,領略不同地域古城特色,體驗各色文化下的非遺技藝,薈聚山河實踐隊隊員於823日赴“天下第一村”——淄博周村參觀實踐。

在周村古城,隊員們登上觀海樓,俯瞰整個古城,體會到異於青州古城的風格:承載著曆史的古建築,更為狹窄擁擠的巷子,未經充分現代化翻修、保留古代建構特點的內室……成員們不禁紛紛感歎“周村的古城別有一番風味”。

走下觀海樓,穿過青石板路,成員們來到了具有200多年曆史的大德通票號展覽館。具展覽館工作人員介紹,山西商人喬致庸開設大德通票號周村分號,在鹹豐年間已經兼營彙兌業務,同治初年專營彙兌,在一百多年的經營中,票號始終堅持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嚴格為客戶保密的經營方針,方便了一方百姓。實踐隊隊員們詳細了解了清代票號的運作方式,都驚歎於古代人民的智慧。

走出票號展覽館,隊員們一起來到了周村燒餅博物館。周村燒餅作為周村特色,對內深受當地人民喜愛,對外具有響亮的名聲,傳播到了國內外各地。走進周村燒餅博物館,隊員們認識到了簡單但實用的不同的燒餅製作工具,了解了燒餅的製作工藝,更欣賞了不同時期、不同尺寸的燒餅樣貌。經過一番參觀學習,隊員們無一不選擇購買當地的燒餅回家,親身體驗那“薄、酥、香、脆”的周村燒餅帶來的味蕾的盛宴。

周村燒餅製作技藝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曆史,麵對古老的技藝,我國政府已采取了許多保護傳承的措施。隊員們了解到:2008年周村燒餅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在19562023年間,我國政府也幫助周村燒餅生產商業化、企業化,擴大其製作規模。人民的自覺傳承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讓周村燒餅穿越千年曆史走到我們麵前。

通過此次實踐,隊員們深刻領悟了對於大學生來說實踐的必要性。例如,在廣泛現代化、科技化的當下,我們習慣於第三方支付,紙幣都不能再作為“生活必需品”,更不會了解到曆史上的存取款方式。參觀大德通票號展覽館則可以幫助我們穿越百年曆史了解當年的票號盛況。而參觀周村燒餅博物館則讓我們在品嚐燒餅的基礎上了解到燒餅背後的傳承曆史和當地文化。

“晉商風情史,人民文化情。”當我們走進古城、了解古城,古城的魅力與內涵也便一一展現在我們麵前、印刻在我們心中。(作者:郭紫璿、孫熙諶、郭棟浩 攝影:張輝萌、石璐佳)